連江縣22名國中學生11日起赴新加坡進行英語遊學,於14日陸續返抵馬祖,這趟旅程不僅體驗了該國的多元文化,更必須以全英語應對課堂上與生活中的溝通。根據馬祖課堂上的實際觀察,部分的地區學子仍然對以英語問答感到羞怯和缺乏自信;並且仍有家長擔心,孩子們去新加坡遊學,所學到的英語口音會不會「不夠標準」?
首先是地區國中學子以英語溝通不熟練,與缺乏自信的問題。我們認為不用操之過急,只要以平常心多練習英語溝通,並且從積極地閱讀和英語溝通中,學習適切的語法、發音與用詞即可。
關於平常心的部分,我們在中央單位視察馬祖教育的時候,以及地區中學辦理英語演說比賽的時候發現,少數學子英語流利,用詞優美,而成績在水準以上的學子們則雖然稍有瑕疵,卻也能完整以英語表達一個概念或事情。但仍有許多同學,說起英語畏畏縮縮,眼睛不敢直視評審,或者放空忘詞,彷彿變了一個人。
但其實,英語雖然是一種國際通用的語言,卻不是高級的舶來品;它固然蘊含著背後的文化,卻不代表這些文化與外國人能一直以殖民的高姿態看待我們。因此,一時講不好英語不代表什麼,放膽講,認真學就是了。
至於聽說讀寫的熟練與積極嘗試,則是在學校階段可以全力打下的基礎,就好像出征的勇士有了刀法與勇氣俱足,自能無往不利。韓國腦科學學者李時炯曾於他的著作中說,透過學校內知識的累積,以及出社會之後的創意學習(指科學、有效率、有目標的讀書方法)可以將這些知識投入熔爐,發展出足以辨識問題、解決問題的新學問。英語溝通的便給與自信,相信也是從聽說讀寫的熟練所累積。
而關於部分家長擔心「孩子們去新加坡遊學,會不會影響他們口音、語法與詞彙的正確性」?承辦單位是以「英美語系國家師資,於英語村內教學」來減輕家長的疑慮。而我們願進一步說明,所謂的「正確英語」,在學術上仍是一個需要討論的概念,常流行的是美國Educated Speech,以及英國牛津式的King's/Queen's Speech,但問題在於:英語流傳到世界各地之後,在澳洲、紐西蘭、上海灘、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美國東北部、西部、南部、中南美甚至非洲,都或多或少有當地口音等特色的存在,只要無礙於溝通,漸漸地也為使用者所接受。而時間與各種複雜因素的影響,更使得英語本身更添複雜。
我們認為,英語作為一種國際性的溝通工具,重點在於實用、得以雙向溝通,嚴格的要求所謂漂亮的美式英語(Educated Speech)或英式英語(King's Speech)反而限制練習英語的機會。當然這些美式和英式英語在公文書上以及新聞的播報上、日常生活的使用上都已經有官方認可、和大眾經常性使用的地位,因此多加以學習、了解並熟練對英語學習者來說,頗為有利。
期望馬祖學子們,在結束此次新加坡遊學之旅後,能夠投入更多的時間學習英文,更有自信開口說英文,成為馬祖國際化的種子。
社論/英語學習 謙虛自信
- 2013-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