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旅遊熱潮後 思考東莒餐飲提供服務問題

  • 2015-07-25
 今年旅遊大熱潮,離島旅客流量以東莒成長最快,除船位「緊張」之外,散客供餐出現「緊縮」,有時排隊等候用餐,小吃店老闆娘也累到翻,對旅客帶來心理很大壓力及業者身體過度負荷,對地方旅遊永續經營及整體發展都沒有加分,反而帶來部分負面評價。今年這波旅遊旺季之後,旅遊相關業者在休養生息之時,必須重新思考明年旺季餐飲服務,如結合社區力量,合作分組經營,或是鼓勵在地住民製作單一特色麵飯,甚至旅臺青年返鄉創業等,為島嶼建立友善而負責任的旅遊服務。
 旅遊生意只要有客源,3、4家店給你錢,你也賺不完,就算統統賺到錢,相對身體、生命也付出很大的代價;再者,以小島旅遊經濟型態,1年只能做半年生意,在國外也是如此,因為必須面對天候,而剩下半年則是休養整備,休養的是減輕工作負擔,恢復精力元氣,或是出遊或觀摩,看看別人是怎麼經營;而整備的是環境、器具、設施添充、改善,讓服務品質做得更好,生意做得更長久。
 地方鄉親傳統勤勞,一年不能休息,生意是每天都要做,這是心中還住的是駐軍駐紮時代廣大而固定消費觀念,如今時代齒輪已轉動至流動性強,不一樣的遊客族群,經營理念、策略必須跟著滾動,如異業聯盟、集體經營方式,大家利潤共享。
 遊客出遊吃、住最為在意,尤以吃以當地特色小吃為主,並非大肉或冷凍食品,以旅遊餐來說,業者還是認為團餐「大盤菜」安排,問題是一桌2500元,以在地新鮮魚類高價,食材不可能達到,也做不到精緻特色。
 小島經營旅遊,以東莒島來說,東莒相關業者用心了很多年,近年出現人氣,今年「藍眼淚」拉抬旅遊買氣,在出現餐飲供應、住宿滿檔及交通載具等問題,的確必要思考重整及因應,不然留下負面評價,多年的苦心經營及等待會被耗損。
 以餐飲部分,建議以小島「1間」模式思考,住民動員合力經營,我們常看到島上住民逢年過節打魚丸一起合力完成,同時很多婦女對傳統菜餚都很拿手,運用當地鮮魚、蔬菜、豆腐可以做簡易特色餐,搭配傳統點心三角粽、白丸、地瓜餃等,足夠讓遊客滿足味蕾。住宿滿檔,相互連結運用,同業支援,對建立友善旅遊島嶼是加分。
 至於,交通載具在旅遊旺季,相關海運業者、部門、住民有必要建立共識,運用現有載具做有效使用、分配及加班機制的建立,以及東海明珠在座位數量如何再調整增加,都是必須面對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