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的問題,是人類長期以來努力解決,但卻仍束手無策的社會問題。經濟學家班納吉與迪弗洛在2011年出版《貧窮的本質》(Poor Economics)一書,兩位學者前往5大洲、18個國家的窮人社區蹲點,和窮人交談,並用隨機田野實驗(RCT)的方法探討貧窮的原因,引領人們進入貧窮世界,該書出版後獲得熱烈迴響,他們也獲得今年度的諾貝爾經濟學獎。該書對於貧窮的相關觀點,對於馬祖公共政策的制定有參考價值。
經濟學家班納吉與迪弗洛在《貧窮的本質》書中提出對「貧窮陷阱」(Poverty Trap)的觀察與發現,「貧窮陷阱」是指貧窮是一種循環,人們進入貧窮之後,多數人就一直在貧窮裡面打轉。兩位學者發現,窮人和一般人一樣,有相同的欲望和弱點,但是窮人由於資源非常缺乏,為了生存,因此他們在做消費選擇時其實非常謹慎,更加精打細算,但是窮人卻總是掉入「貧窮陷阱」中而走不出來。
窮人為何會掉入「貧窮陷阱」?原因之一是窮人的資訊較為有限,班納吉與迪弗洛的研究發現,很多窮人不知道疫苗接種可以預防孩童患上麻疹、保險套可以避免愛滋病。有限、錯誤的的資訊常使窮人做了錯誤的判斷,而使得生活無法改善。過去馬祖資訊封閉,限制了我們的思維與選項,拜網路時代之賜,現在馬祖的資訊幾乎與世界同步,我們應該要利用網路知曉最新政策資訊,並且保持心胸開放、善用數位科技,避免錯誤的公共決策出現。
其次,窮人常常放棄長遠規劃。窮人儲蓄的吸引力較小,因為窮人認為目標太遙遠,「那台電冰箱永遠買不起,不如現在先買杯奶茶喝吧」,像這樣的聲音常常會出現在窮人的心中,再加上現實生活的種種障礙,使得很多窮人都選擇放棄長遠規劃。馬祖要避免像這樣的「貧窮陷阱」,政府除了要有熱熱鬧鬧的年度活動,更要有長期計畫,為未來做好儲蓄與準備,逐步改善馬祖的困局。
最後,《貧窮的本質》指出,窮人在選擇食品時,主要考慮的並不是是否便宜,更不是營養價值,而是食品的口味怎麼樣,這使得很多的窮人小孩從小時候就沒有健康的身體,花費更多錢財在醫療。該書另一個例子是很多窮人有錢可以買化肥,提高農地收成,但他們卻把錢拿來買DVD、電視機,因為窮人認為電視機比化肥重要。另外,該書指出,在非洲用年收入的40%舉辦葬禮十分普遍,而在印度,在女兒婚禮前的十年,就要開始籌備女兒婚禮,這使得很多窮人的月收入都在還錢。對我們而言什麼是重要的?馬祖資源有限,預算應該要降低花費在口味娛樂、婚喪喜慶等方面的支出,應該要把資源花在可以提升馬祖競爭力的地方。
馬祖早期多數家庭是貧窮的,經過數十年的努力,馬祖現在已有不錯的生活水準,馬祖年輕一代要懂得知福惜福,同時我們也要更加努力,並避免掉入「貧窮陷阱」,讓馬祖代代都永遠幸福、繁榮安康。
社論/避免掉入貧窮陷阱
- 2019-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