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重現后澳聚落榮景仍需住民自覺參與

  • 2019-12-07
 文化部推再造歷史現場計畫,北竿后澳村預劃有2間民宅優先進行修繕再利用,這為后澳傳統聚落再生起了重要帶頭作用,但後續能否像芹壁一樣產生閩東建築群聚效應全面帶動區內觀光活動?最終仍視在地居民自覺參與的程度。政府的資源有限,不可能投入全額經費進行整個聚落的改造,唯有官民合作才能讓后澳村榮景再現。
 縣府文化處爭取到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計畫經費,主要計畫推動區塊為塘岐及后澳兩地,之所以選擇后澳村是因為這個村莊有點類似早年芹壁,居民大多遷移台灣,現有閒置傳統建築數量超過30間,若能經由再造歷史現場把這些全倒或半倒的古厝全數修建並適當進行再利用,則后澳村有機會成為北竿第二個芹壁村,將來在觀光產業上也會扮演重要角色。
 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本著「厚植文化力,帶動文化參與」之核心理念,規劃從單點的文化資產保存,結合地方文史、文化科技,並跨域結合各部會發展計畫或各地方政府整體(都計)計畫,整合為「線」或「面」的區域保存,重新「連結與再現土地與人民的歷史記憶」、「深化社區營造,發揚生活『所在』的在地文化」、「以提升文化內涵來提振文化經濟」,以文化帶動城鄉空間治理結合產業觀光、科技創新、建構在地文化資產保存、活化教育學習網絡。后澳村是北竿僅次於芹壁仍保有大量傳統建築的聚落,我們從芹壁發展成功的經驗得知,閩東建築是在地特色的代名詞,將來不論這個空間是什麼用途,最終都能吸引觀光客的目光。
 任何產業要有大發展絕對不能只靠政府的力量,大部份民眾仍存有早期一切都要政府出錢的想法,然如今不管是中央還是地方,經費有限是事實,而政府能做的是政策引導以及創業輔導,像是修繕古厝這種投資金額相對龐大的政策也在順應潮流時勢做調整。文化部此次的再造歷史現場計畫若是全額由政府出資則必須給政府使用至少15年時間,若是住戶自願出部份修繕工程款,則最高補助金額為五成,此時住戶可有自主使用權。如今大部份有老房子的后澳村民都願意將古厝拿來整修再利用,但願意與政府一起分擔建築費用的卻少之又少,這種情況下想要全區都修繕十分困難。
 不同的傳統聚落型態有不同的發展可能,后澳不見得要走芹壁的路線,修房子也是一樣,而真正能吸引住戶返鄉修古厝的誘因仍在商機,如同現在芹壁一樣,因為看到商機民眾都願意自掏腰包修房子。政府現在要扮演的角色是如何讓后澳村民看到未來前景與希望,包括周邊公共設施與景點的塑造美化等,而住民自覺的參與更是加速聚落重生的最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