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諺有云:「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家有二老,不再煩惱。」在飛逝的社會,儘管辛勤工作是我們所奉行的圭臬,但也必須適時將腳步放緩,回頭關懷養育及呵護我們成長的長輩,感念他們的付出。
鑒於馬祖地理環境殊異,社會資源有限,復加長輩人數佔一定比例,使得社區關懷據點成為不可或缺的要角,扮演關鍵角色。各地區長照基石的老人關懷據點相繼成立,頗受好評,為地方銀髮族的照護關懷開啟新的里程碑,喚醒我們關注的焦點。
志工是關懷據點得以運作的重要支點,也是人情網絡維繫關鍵結點,公部門需加以重視這塊社會資本的培育,予以教育、訓練、灌能,使其具有一定程度服務水準。面對這群熱情的服務者,我們不應僅視其為單向度的人,純粹辦理行政管理事務,反倒應積極研謀各類學習課程,厚實生活醫學、心理輔導、健康運動、居家照顧、經濟輔助等專業知識,甚或不定期辦理至外縣市交流參訪;必要時,辦理相關學習時數認證抑或證照考試,讓志工在服務之際更具專業性,長輩也感到更安心。
關懷工作除了送餐服務、簡易健康問安、電話問候、文康活動辦理外,必須打從心底,沒有任何企圖與非份,拿出真心與誠意來運作。許多長者因子女外出或在外地工作,欠難時常返家照顧,心中或有孤單與寞落感,志工於此之際扮演了重要角色。將長輩們視為是自己的雙親,用更多的耐心與細心來了解其生活狀況,陪同聊天話家常,並協助打理日常所需,處理家務,乃至於陪伴他們運動,使其感到「揪感心」、「有妳(你)真好」。
據點除了消極彌縫長輩照護的缺口外,更至為重要的,就在於扮演積極教育的功能。隨著資訊U化無遠弗屆,科技日新月異,多數長輩對於雲端數位甚為生疏,感到排斥與懼怕;在地據點或可結合公私部門的相關電腦設備資源,針對銀髮族開設網路使用、基礎文書操作、資訊搜尋、電子郵件收發課程,乃至於部落格經營、數位影音製作教學,讓長輩們也能跟上資訊社會的步程,並同樂於傳媒天際。
每一新興社區關懷據點的誕生,在在象徵著社會資本利基的擴充,也意味著對人性的重視與關心。縣府航艦除了積極找尋馬祖發展航道外,也要停下腳步,回頭確認年長的乘客是否都坐穩與跟上,讓經濟與人文同步發展,並駕齊驅。
社論/重視與深耕長照基石的關懷據點
- 2019-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