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竿螺蚌山、蛤蜊島為典型陸連島地形 亟具觀光價值

  • 2020-03-06
 北竿地形地貌多元,大澳山的螺蚌山及尼姑山的蛤蜊島都是典型陸連島。(圖/文:陳鵬雄)

 北竿地形地貌多元,大澳山的螺蚌山及尼姑山的蛤蜊島都是典型陸連島。(圖/文:陳鵬雄)

 【記者陳鵬雄報導】北竿是全縣第2大鄉,全島狹長地形呈現多元地質風貌,除了沙灘澳口多之外,陸連島的特殊地形也在大澳山及尼姑山出現,未來若能結合步道系統延伸,陸連島也能成為特殊的地質觀光資源。
 北竿最明顯的陸連島地形就是大澳山,與北竿本島之間有塘后沙灘,早年在未興建塘后道時,大澳山與北竿島只在退潮時才相連,而大澳山之中又有螺蚌山兩座陸連島,其中最外側為蚌山,與大澳山接連的是螺山,都是在退潮時可與本島相連。
 在白沙尼姑山也有一座陸連島,民眾稱之為蛤蜊島,同樣也在退潮時才會與北竿島相連。漲退潮會出現不同地貌是陸連島最大的觀光價值,近年來很受歡迎的摩西分海現象就出現在陸連島地形,北竿螺蚌山及蛤蜊島若有完整步道可相連,可增加特色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