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極力推荐 介壽舊漁會拱門登錄歷史建築

  • 2006-12-12
 介壽漁會舊址拱門有四十多年歷史,民眾認為具有保存維護的價值,不過現在已被卡拉OK業者招牌所佔領。(圖/文:曹重偉)

 介壽漁會舊址拱門有四十多年歷史,民眾認為具有保存維護的價值,不過現在已被卡拉OK業者招牌所佔領。(圖/文:曹重偉)

 【本報訊】縣府文化局近期邀請到專家學者前往東引一探歷史建築,還建議把民國六十三年興建的「忠誠門」列為歷史建築,也引起南竿民眾不少討論,一些民眾反映指出,在介壽村廣場上也有個有成為「歷史建築」條件的建物,那就是漁會舊址前的拱門,兩側還留有「開發海洋資源、促進經濟建設」標語字樣,不過漁會房舍已出租給民間卡拉OK業者,業者加裝廣告使整體感覺有些怪異;文化局表示,是否為歷史建物得需先提出申請,再委由專家審查。
 文化局一行日前到東引尋找歷史建築,協助調查的陳仲玉、李永展二位學者都贊同「忠誠門」的軍事歷史背景具有時代表徵,民國六十三年興建的「忠誠門」,雖然時代還不是很久遠,但是意象卻很鮮明,可以登錄列為歷史建築,讓這座具備有東引「地標」、「門戶」意象的軍事地景受到妥善維護。
 反觀南竿地區,近日有卡拉OK業者在漁會舊址拱門之上,擅自搭建大型招牌,除了讓民眾感到相當突兀之外,也才注意到這座平日不起眼的拱門,竟然也有近五十年的歷史。
 依據地方耆老黃星華的說法,在民國四十九年,當時指揮官田樹樟因為與民間語言不通,對漁業也不懂,當時居民仍以海為田,漁業是一切經濟基礎,為處理漁業問題,便指派他去擔任漁會總幹事。
 而馬祖戰地政務剛成立時,有很多事情與現象是現在匪夷所思的,像當時的漁會居然設置在山上,在現在的福澳嶺附近,所以他當年到任後所推動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漁會遷址,搬到現在山隴廣場的漁會舊址,所以該座拱門至少有四十五年的歷史了,也是可以見證地區漁業發展及變遷的重要建物。
 除了有條件成為歷史建物之外,該處的醒目大招牌影響景觀之外,也讓附近居民對卡拉OK業所產生的噪音有些反感,常常會讓人在睡眠中驚醒。文化局指出,歷史建築登錄公告並函報中央主管機關備查後,中央主管機關對於縣、市主管機關辦理歷史建築之保存、維護及再利用也會補助相關經費,同時提供歷史建築保存、維護及再利用相關之諮詢及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