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電】不喝牛奶的人改吃豆製品,就能補鈣嗎?營養專家指出,吃7盒嫩豆腐或10杯豆漿,鈣含量才等於1杯牛奶;小孩想長高、媽媽防骨鬆,不如多喝牛奶、深綠色蔬菜及芝麻。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組主任許惠玉表示,許多豆腐的製作已不再使用石膏,市售的8成黃豆製品,鈣含量是偏低的。
許惠玉說,許多人因為宗教信仰、乳糖不耐症、不喜歡奶味、夏季鮮奶價格上揚等因素,不吃或少吃乳製品,以為改吃黃豆製品,就能補鈣;網路上的專家也說吃豆製品對女性更年期及防骨鬆都有好處,這些說法沒錯,但必須吃的是傳統石膏製造的板豆腐、豆乾。
還有暢銷的健康書籍主張牛奶是小牛吃的食物,不是給人吃的,許惠玉也駁斥:「那麼雞蛋也不是人吃的食物」。她說,問題的重點在蛋白質,只要不過度攝取蛋白質妨礙鈣質吸收,適量牛奶是相對低熱量又高鈣的蛋白質食物來源。
黃豆雖然好處多多,含優良蛋白質、異黃酮素及植物固醇等豐富營養,董氏基金會營養組調查,240C.C.的豆漿平均要喝上10杯,或是包裝冷藏嫩豆腐要7盒,才等於1杯牛奶的鈣含量。
潘文涵說,許多機關團體、學校開始實行「蔬食日」,常以素漢堡、素火腿、素鹹魚、素牛肉、素鵝等過度調味之黃豆製品取代原來的肉類主菜,反而容易攝取過多的鹽及調味料、甘味劑等食品添加物,失去原來響應健康、環保的本意。
潘文涵說,國人年齡越大,骨質疏鬆現象越嚴重;孩童鈣質攝取不足亦會影響生長發育,儲存骨本需從小就開始。
衛生署建議國人每天補充2份牛奶,許惠玉說,不喝牛奶的人要從傳統豆腐、莧菜、秋葵等深綠色蔬菜、芝麻、髮菜等黑色食物中補充鈣質,並且要多運動、日曬,維持好骨本。
吃豆製品補鈣 不如喝牛奶
- 2010-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