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老人家的腳步,是社區清晨最熟悉的節奏,在連江縣這片海風拂面的島嶼上,高齡化的腳步正一步步逼近,這些走過戰地年代、築起家國根基的他們,如今正進入需要社會反哺的歲月。
常聽見長輩說:「年輕人都不在家,我煮給自己吃太麻煩了,隨便吃就好。」一句平凡的話,卻透露出孤單與營養失衡的雙重隱憂。因此,縣府推動「長青食堂」,希望每個村落都有一個地方,能讓長者「有人陪、吃得健康、聊得暖」。不僅解決獨居長者用餐問題,更重要的是提供聚會交流的機會,體現長者在地安老、活躍老化、高齡不孤單的願景。
為促進高齡友善社區發展,連江縣政府自今年6月起補助塘岐社區發展協會設立「銀寶膳醇塘岐時光屋」長青食堂,提供健康促進、預防延緩失能課程、共餐及關懷訪視等多元服務,讓長輩們在熟悉的社區環境中安心用餐、快樂交流。
山隴社區發展協會、津沙社區發展協會及東莒社區發展協會自107年起陸續在縣府支持下承接社區關懷C據點,服務內容涵蓋健康促進、預防延緩失能課程、共餐、獨居長者送餐、關懷訪視與臨時短期托老等,提供在地長輩全方位支持。特別是餐點設計以健康營養為導向,深受長者好評。
馬港與仁愛社區發展協會也積極推動長青食堂共餐服務,除提供現場用餐,更結合健康促進活動與送餐服務,其中馬港據點的服務更擴及至珠螺及四維地區,擴大服務觸及範圍。
從這些在地實踐可見,長青食堂已逐步從單一福利政策,演變為社區共生與共好的核心系統。其成功背後,仰賴許多志工熱心參與,包括備餐、送餐、關懷訪視及活動支援等,使服務更具持續性與溫度。
然而,若要讓這項政策永續推展,仍面臨若干挑戰:首先是人力資源穩定性,目前多依賴志工與社區媽媽,若缺乏足夠誘因與支持,恐影響長期營運;其次是空間與設備問題,部分廚房設備簡陋,欠缺冷藏與消毒設備,無法因應食品安全需求;更重要的是跨局處整合與制度化支持,未來若能透過「在地照顧平台」整合衛生、社會、教育及社區發展等部門,並引入宗教團體、廟宇、青年返鄉創業團隊等民間力量參與,將有助於建立永續的在地共餐網絡,讓長青食堂真正成為高齡社會下的暖心力量。
長者的幸福,往往藏在最樸素的日常裡。一碗飯的溫度,或許無法改變世界,但能溫暖一位老人的晚年。這是馬祖對長輩的尊重,也是這座島嶼最柔軟、最堅強的力量。面對高齡社會的挑戰,我們呼籲更多民間參與,讓共餐不只是「政府在做的事」,而是全島一同守護的信念。
社論/馬祖推動長青食堂 打造在地共餐照顧網絡
- 2025-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