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面對氣候變遷、人口老化與城鄉落差等挑戰之際,離島地區的永續發展顯得更為迫切且關鍵。日前國家發展委員會於連江縣南竿鄉舉辦的「離島永續發展政策與策略規劃」地方座談會,揭示馬祖在邁向永續轉型過程中所面臨的多重挑戰與機會。
座談中,交通與醫療被與會者視為最急需關注的兩大議題,這一點反映出離島居民對基本生活品質的殷切期盼。事實上,離島因其地理隔離與資源有限,交通運輸不便早已是長年難解的結構性問題,而醫療資源短缺與專業人力外流更是壓力重重。在高齡化日益加劇的背景下,如何穩定醫療體系、引進並留住人才,成為未來政策規劃的重中之重。
第六期建設基金共核定36項計畫,總經費約21億元,顯示中央在交通、衛生、文化與永續建設方面已投下實質資源。然而,座談中張龍德秘書長也坦言,第七期計畫將面臨財政劃分法修正的影響,對地方建設與資源調度勢必帶來新的挑戰。因此,如何在中央補助逐步調整的情況下,建立地方自立自主的發展能力,是當前亟需面對的課題。
值得注意的是,座談會中多方代表針對永續發展提出具體建言,顯示地方對未來已有一定的共識與想像。南竿鄉公所強調自然資源的總量限制,凸顯離島規劃應跳脫過往擴張式開發思維,轉向資源盤點與環境承載量評估為基礎的發展模式。同時,殯葬與文化設施問題亦被提出,反映出在生活品質之外,居民也期待在精神文化層面獲得更高的滿足。
文化處提及財政窘境對文化政策的壓縮風險,進一步點出地方政府發展自主財源的重要性。在有限預算下,如何透過產業活化推動文化再生,既能培養在地文化自信,也有助於地方經濟多元發展。此外,工務處所提出的軍地活化與文化創生整合,也是一種創新的思維,試圖在土地利用與歷史記憶之間取得平衡。
座談中也不乏對人才在地化、公費生制度、青年返鄉創生等議題的討論。這些發言清楚點出,人口結構轉變與地方發展息息相關,唯有讓年輕人願意留下、返鄉、甚至創業,離島才有真正的未來。
國發會黃文彥處長於會末承諾將此次會議成果納入後續政策規劃,顯示中央有意深化與地方的協力。而張龍德秘書長的總結更是一語中的:「第七期必須要有突破,激發民間參與與政府行動,不再只有中央補助,而是走向在地永續。」這不僅是對過往依賴型發展的反思,也是對未來自主治理的期待。
總的來看,此次座談不僅是行政程序上的交流,更是一場地方與中央共同面對未來的政策動員。離島的永續發展,不應只是環境與建設的議題,更是治理模式、資源分配與文化價值的綜合轉型。馬祖作為離島代表,正站在轉型關鍵點上。未來能否在多元聲音中凝聚共識、在有限資源中發揮創意,將是檢驗這場永續願景是否落實的核心指標。
從地方座談看離島永續發展的轉型契機
- 2025-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