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海生館218天照顧 馬祖擱淺欖蠵龜重返海洋

  • 2025-05-24

 去年10月於馬祖擱淺獲救的保育類欖蠵龜「O34」,經過照顧後,22日進行野放。(圖:海洋保育署)

 去年10月於馬祖擱淺獲救的保育類欖蠵龜「O34」,經過照顧後,22日進行野放。(圖:海洋保育署)

 【記者馮紹夫報導】去年10月發現一隻保育類欖蠵龜在復興沙灘擱淺,通報獲救後,歷經218天的細心照護與復健,這隻欖蠵龜22日在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與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海生館)的協助下,於屏東恆春後壁湖保育沙灘完成公開野放,順利重返蔚藍海洋。

 回顧救援歷程,去年10月15日,海巡署第一○(馬祖)岸巡隊人員在南竿復興沙灘發現「O34」遭廢棄漁網纏繞擱淺。經通報連江縣政府產業發展處及海保署第十一保育工作站後,聯合行動迅速將海龜脫困並送往海生館治療。其後透過華信航空與陸路運輸,跨越近千公里將「O34」從馬祖送至屏東,展現跨部門合作下的救援效率與對生命的重視。

 野放活動適逢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不僅象徵自然復甦的希望,更展現政府與民間攜手守護海洋生態的努力。除「O34」外,另有兩隻海龜一同參與野放,分別為曾誤入拖網的「O36」,以及在小琉球誤吞魚鉤的「G136」,三隻海龜均已完全康復。

 為持續監測「O34」重返大海後的活動軌跡,保育人員於牠背甲上裝設衛星追蹤器,未來將透過科學方式掌握其棲地使用與遷移行為,作為後續海洋保育研究的重要依據。

 連江縣政府再次呼籲民眾,若於岸際發現擱淺或受傷海龜,請立即通報地方政府或撥打海巡118專線,切勿自行處理。同時提醒大家減少海洋垃圾與廢棄漁具,共同守護海洋生物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