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為了守護孩子的安全、學習品質與家長的陪伴價值,連江縣政府民政社會處表示,親子館是為0至未滿6歲嬰幼兒及其主要照顧者提供一個安全、適齡、促進親職互動與育兒支持的公共場域,而非開放式遊戲場,為專場專用、分齡分責。
針對親子館使用,連江縣托育資源中心(親子館) 館長吳季芸作出說明:
1、0至6歲嬰幼兒與6歲以上兒童的發展需求不同:親子館的教玩具與活動設計皆針對學齡前幼兒的發展階段進行編排,該設計對學齡兒童來說,無法提供適切學習刺激,容易失去發展適性的初衷。
2、專業人員的服務能力:親子館專業人員主要專長於0-6歲嬰幼兒的行為觀察、發展評估與親職支持,並不具備設計或引導學齡兒童活動的專業能力或資源。
3、教玩具與設施之延伸性有限:館內玩具設計以嬰幼兒操作安全為前提,超過六歲的孩童可能會覺得玩具太「幼稚」、操作無挑戰,容易產生不耐與排斥感。此外,空間設施與教玩具並不適合學齡兒童操作或承受其使用強度,反而可能導致損壞或意外風險。
4、硬體空間無法區隔不同年齡層:親子館場地多數採開放式設計,無法有效區分「幼兒區」與「學齡區」,若強行混齡使用,不僅容易發生碰撞、搶玩具等衝突,更難以顧及每位孩童的安全與遊戲品質。
5、安全考量:因學齡兒童較常出現奔跑、推擠等行為,對於仍在學走路、感官發展中的幼兒構成威脅。且許多空間與設備如幼兒溜滑梯、柔軟角、感統設施,皆無法承受大童體重與動作強度。
6、地區整體資源配置與集體福祉考量:親子館非常理解在馬祖地區,部分家庭兒童年齡層橫跨嬰幼兒與小學學童,因此在外出時,常面臨照顧安排上的不便;但若為了少數需求開放非設計對象進入,反而會造成空間使用排擠、服務品質下滑,甚至剝奪真正符合年齡需求家庭的使用權益。馬祖區仍有其他適齡學齡場館可善加利用,親子館則應聚焦0至6歲兒童發展任務,才能與其他公共設施形成分齡分工的互補網絡,讓資源更有效被運用。
7、教育從界線開始,讓孩子學習「長大後再來」:設下明確年齡界線,是教育孩子認知規範與社會秩序的重要一環。親子館鼓勵照顧者將此視為教育契機,向孩子傳達:「這是你小時候的遊戲空間,長大後會有更多新挑戰等著你」,這樣比「不讓你進去」更具尊重與正向意義。
親子館的設立宗旨,是為0至未滿6歲嬰幼兒及其主要照顧者提供一個安全、適齡、促進親職互動與育兒支持的公共場域,而非開放式遊戲場。唯有專場專用、分齡分責,才能守護孩子的安全、學習品質與家長的陪伴價值。堅持年齡規範,是對更多孩子與家庭的照顧與公平,也是公共空間運作最核心的信任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