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近視也是病 儲備遠視要趁早

  • 2024-12-04

    馬祖近期與長庚合作推動兒少遠視儲備計畫,針對縣內四到十五歲的學童,進行初檢與複檢,希望藉此早期介入近視病的治療與預防。近視不只是視力惡化問題,更是一種流行病,世界衛生組織已將每年十月的第二個星期四定為「世界視覺日」,呼籲各國重視日漸惡化的視力疾病問題。

    根據國民健康署106年「兒童青少年視力監測調查」結果顯示,幼兒園小班近視率為6.9%、大班為9.0%、國小一年級為19.8%,到國小六年級已達70.6%,也就是說到小六每十個小孩就有七個近視;眼科醫師提醒,近視的後天因素佔八成,先天僅佔二成,長時間看電視、滑手機或平板,都是近視的肇因,學齡前期至學齡期階段是近視防治的關鍵期,家長必須守住孩童的好視力。

    過去因為馬祖缺乏眼科的專科門診,一般都必須等到寒、暑假到台灣後才能進行下一步的檢查與治療,但自去年起縣府教育處與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推動「醫療公益計畫:馬祖離島兒少遠視儲備計畫」,先完成縣內四到十五歲兒童視力初檢,並於今年的三月與十月,為超過百位有近視傾向的學童進行二度複檢,為地區學童豎起一道近視防線。

    來馬的高雄長庚眼科近視防治中心主任曾在受訪時指出,高度近視就像是糖尿病一樣可怕,除了視力惡化外,還會隨著高度近視未來容易發生的黃斑部病變、視網膜剝離、青光眼與白內障等眼疾,嚴重者還會導致失明,近視對於健康的危害甚大,不容世人忽視。

    專家也提醒,近視發生的尖峰年齡就是六到十二歲的學齡階段,小學生每年平均增加一百到一百二十五度,國中生每年增加約五十到七十五度,到了高中會稍微平緩,每年增加約二十五到五十度,直到成年後眼軸生長趨於穩定,近視才會進入一個比較平穩的階段。也就是說國中、小的學生務必要做好近視防治工作,只要超過五百度,就是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的高度近視了。

    螢幕越小、眼睛靠越近傷害就越深,因此家長務必協助孩子減少3C使用,也要注意載具大小、使用距離與使用時間,眼科權威提醒,近視問題要及早介入,避免造成國人視力維護的沉重負擔,家長應提前為孩子的視力超前部署,學齡前的孩子應保有遠視100度的視力,至於高度近視的成人,平時最好遠離藍光的危害,少看手機,多變化眼睛焦距。

    想要幫助孩子保護視力,最好的做法就是走出戶外,每週應有十四到十六小時的戶外活動,也就是平均每天至少2小時;藉由陽光中的紫外線刺激眼睛分泌多巴胺,可抑制眼軸增長,近視度數比較不容易增加,當然最簡單的就是用眼30分鐘、休息10分鐘,早睡早起,達到充分的休息,學齡兒童需要師長共同努力,幫助孩子遠離惡視力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