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晚報訊】10月2日羅源縣的「羅寧古官道文化展示館」開幕活動隆重舉行。羅寧古官道文化展示館是福建省首個古官道文化展示館,為市民遊客提供了遊千年古道、品羅源文化的全新空間。
羅寧古官道是不可再生、不可取代的閩都文化燦爛瑰寶。羅源郡深入挖掘羅寧古官道歷史文化,讓羅寧古官道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綻放新光彩。
驛道是古代地方聯絡中央的專用交通線,亦稱「官道」,是「線性文化遺產」的代表。
守護羅源文化根城之魂
福溫驛道是閩浙來往的交通要道,自南宋起成為福州通往京都的重要驛道。
羅寧古官道連通羅源與寧德,是福溫驛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長約33公里。
羅寧古官道文化展示館位於羅源縣白塔鄉走馬嶺古道旁,接近沈海高速水古收費站,建築面積約120平方公尺。
「羅寧古官道如同一道光,穿越千年,映照羅川古邑的滄桑;又似飄帶,蜿蜒百里,串聯閩都文化的精華。」羅源縣主要領導表示,羅源縣以文化思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帶著特殊感情、特殊責任、特殊使命、特殊擔當,按照「生態衣、風貌骨、文化魂和原生態、純天然、微改造」的理念保護開發羅寧古官道,精心興建羅寧古官道文化展示館,守護羅源文化根城之魂。
展示館設有「山河遠闊驛通四方」「千禧年古道驛路芳華」「文運昌盛名士統合」三大篇章。 「山河遠闊驛通四方」篇章介紹了中國古驛道、福建古驛道、福州古驛道的歷史沿革、地理環境、線路特徵等。 「千年古道驛路芳華」篇章介紹了羅寧古官道經過的白塔、鳳山、起步、中房四個鄉鎮,展示沿途美景、文物古蹟、傳世詩文、名人故事等。 「文運昌盛名士薈萃」篇章以朝代為序,梳理展示了羅源歷史文化名人。
展示館以古人書房為設計概念,以線裝書為靈感,設計出造型獨特、功能多元的主題牆,展示了清道光版《羅源縣志》中的羅源縣全圖、羅川八景古圖、多彩羅源組圖、物華天寶組圖,讓羅源燦爛的歷史文化與現代化建設成果交相輝映。
多方合力展現優秀歷史文化
羅寧古官道文化展示館是一棟仿古建築。當地鄉鎮負責人程鵬說:「2023年9月房屋建成後,羅源縣成立了歷史文化挖掘傳承工作領導小組,設立專班,組織羅源縣作家協會主席範東耀等羅源文史研究人員,挖掘相關資料。
今年,羅源縣引進福州日報社策展團隊,興建羅寧古官道文化展示館。策展過程得到福建博物院副院長、《福建古驛道》文字作者樓建龍的大力支持,得到《福州古驛道史話》編纂組成員、古驛道研究課題骨幹林強的全程幫助,確保展示內容專業紮實。
經多方合力挖掘,羅寧古官道優秀的歷史文化展現出獨特的魅力。羅寧古官道見證了福溫驛道的更易廢置,濃縮了福溫驛道的山光水色海韻。宋代,從羅源飛鸞嶺,經嶺下飛鸞渡,乘船過官井洋,至長溪(今霞浦)北上,就是福溫驛道上唯一的跨海路線。
羅寧古官道上發生過許多動人的故事。北宋著名書法家蘇舜元途經羅寧古官道,在走馬嶺留下摩崖題刻「才翁所賞樹石」。百餘年後,南宋詩人陸遊偶見此石刻,籲籲請「作欄楯護之」。這是福州地區有史可稽最早的文物保護案例。清乾隆年間,福州知府李拔見此題刻,詩興勃發,題下五言律詩一首。奇石、題刻、李拔詩碑就在羅寧古官道展示館旁,靜候遊客品嚐。
許多知名人物走過羅寧古官道。朱熹曾來羅源探訪好友黃棆,為《三黃世家宗傳》作序,題字「三黃世家」匾額。北宋狀元畢漸曾與羅源南華翁林迥互贈詩文。聶豹、徐(火勃)、謝肇淛、趙之謙等都在羅寧古官道上留下詩文。
打造羅源歷史文化金名片
羅源縣委宣傳部一級主任科員、羅源縣文化挖掘傳承利用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張宗清說:「工作專班和策展團隊合力挖掘出羅寧古官道歷史名人50多位,最後篩選了27位名人,將他們的動人故事集中呈現,包括羅源第一個進士張蔚、北宋名臣餘深、南宋著名學者和文學批評家陳善、直言敢諫名震天下的參知政事張磻、恩科狀元陳縝、一代帝師陳顯伯、中國60位「太歲星君」之一的倪翼、清朝台灣總兵黃英、三省提督黃正綱、考古辨偽學家崔述、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傳播者林可彝等。
「我們希望把羅寧古官道展示館打造成羅源歷史文化金名片,讓羅寧古官道成為新時代的文化道、生態道、幸福道。」羅源縣主要領導介紹,下一階段將圍繞羅寧古官道文化展示館,精心設計研發、旅遊路線,讓羅寧古官道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務、滿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等方面充分發揮作用,涵養羅源文化自信,營造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濃厚社會氛圍。
展示館中還提供了以「羅川八景」「多彩羅源」「物華天寶」為主題的27款明信片,遊客參觀展示館後,可以帶上羅源的歷史故事、美麗風光、美好祝福,繼續體驗羅寧古官道。
參觀遊覽小撇步
交通:羅寧古官道文化展示館位於才翁石文化公園內,距離水古收費站約3分鐘車程,距離羅源縣城約8分鐘車程。公園設有生態停車場,自駕前往較為方便。
餐飲:撥打18106050807聯絡羅源縣旅遊驛站(新亭小院),可推薦行程、預約用餐。
羅寧古官道文化展示館開幕
- 2024-10-08

羅寧古官道文化展示館開幕。

才翁石。

李拔詩碑。

市民遊客在館內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