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青釉陶舟形灶 反映福建「以舟為車」瀕海習俗文化--福州晚報

  • 2024-05-31

 【本報訊】根據福州晚報報導,在福州南公園民俗館展品中有一件有著1500多年歷史、保存完好的青釉陶舟形灶。這件南朝青釉陶舟形灶,總長24.5釐米,寬8.7釐米,通高9釐米,夾砂灰陶。灶口近方形,方孔並附一擋火板,門右側踞坐一抱柴人物。灶台附前後兩灶,其中配甄一件,灶尾為尖狀,有排煙孔。造型生動逼真,充滿了生活氣息。

 這件青釉陶舟形灶的後部攏合上翹如船頭形,是研究福建瀕海習俗文化的珍貴實物,也為研究當時福州人的社會生活、飲食文化以及喪葬習俗提供了豐富的資訊。

 福建多舟楫,閩人擅操舟,因而舟形灶作為明器在當時是十分流行的。這也準確反映了當時福建先民「以舟為車」「以海為田」的習俗文化。「灶」通假為「造」,有建造、祭名等意義,舟船在祭祀中也運用很廣,諸如劃龍舟、船棺葬等。從古人的陰陽觀來看,「水火者,陰陽之徵兆也」,船代表「水」,灶象徵「火」,二者結合水火既濟,乃陰陽和諧之象,反映出古人樸素美好的精神寄託。

 陶灶作為慰藉逝者、寄託生者美好祝願的生活明器,是人們社會生活的反映,不僅揭示了古人的喪葬習俗,還在很大程度上有助於我們瞭解古人使用爐灶的真實狀況以及祭祀文化、生活習慣、飲食文化等方面的資訊,舟形灶更反映了福建「以舟為車」的瀕海習俗文化,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價值。

 「事死如生,事亡如存」,古人的這種觀念推動了厚葬文化的盛行,在這樣的社會理念和喪葬思想下,出土的陶灶明器能反映出當時火灶的發展變化軌跡和時代地域特點,與區域生產生活方式有著密切關係。

 這件出土於台江南朝墓的青釉陶舟形灶是南北朝時期福州地區歷史發展的見證,不僅反映了福建「以舟為車」的瀕海習俗文化,對於研究福建地區當時的喪葬習俗、社會文化和經濟狀況也有著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