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美食與現代烹飪結合 閩派中點老味道新做法--福州晚報

  • 2024-03-22

 【本報訊】根據福州晚報報導,淩晨5時,大部分人還在夢鄉中時,福建鯉魚洲酒店的中點師傅就已經炸好了第一鍋蝦酥,再把前一晚做好的馬蹄糕切割擺盤,又開始烹製客人預訂的肉鬆餅,準備搭配佛跳牆……後廚裡,大家忙得熱火朝天,中點廚師長吳仁龍指導著一支5人至8人的「中點小分隊」有條不紊地備菜、出餐。這位看上去成熟老道的中點廚師長是一個「95後」。

 閩派中式麵點歷史悠久品種豐富

 過去,物資匱乏,而製作中式麵點要用大量糧、油、糖,因此其成為了飲食界的「奢侈品」,人們逢年過節才能盡興地吃上幾塊。談起為何成為了一名中式麵點師,吳仁龍笑說:「也許是因為我小時候太愛吃白花餅了。」吳仁龍幼年時,父母爬山為他摘了一種名為「金櫻子」的野花,製作了「白花餅」,是他記憶中最甜美的味道。

 傳統中式麵點按口味分為南北風味,再細分,則有京津、粵潮、蘇滬這三大主流派系。這三大派系又衍生出京派、津派、蘇派、廣派、潮派、寧派、滬派、川派、揚派、滇派、閩派等11個派別。

 閩派麵點有什麼特點?吳仁龍介紹,閩派麵點歷史悠久,品種豐富,以福州區域的麵點為代表,受沿海地理環境的影響,其口味以肥美、軟糯、甜中帶鹹為主,配以酥鬆油潤,海鮮風味突出。「福州禮餅、菜頭粿、碗糕、紫菜餅、海蠣餅等,都是典型的閩派麵點。」

 據史料記載,漢初時福建就有了各類特色糕點,到了清代大為興盛。當時福州一些糕餅店鋪及其特色產品就比較知名了,比如「寶來軒」的豬油炒米、「謝萬豐」的鹹味禮餅、「美且有」的雪片糕、「亦豐有」的什錦肉糕等。到了近代,閩派麵點的製作,按工藝分為烤制、炸制、蒸制、熟粉和其他五大類,傳承發展,發揚光大。

 吳仁龍認為,和前輩相比,他趕上了好時候。這兩年閩菜逐步發展,影響力越來越大,而且中式麵點也隨著「國潮」的興起,受到越來越多年輕人的歡迎。未來,他還將繼續努力、沉澱,鑽研創新「閩派中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