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江長門炮臺發現大幅摩崖石刻--福州晚報

  • 2024-01-06

 【本報訊】根據福州晚報報導,近日,連江琯頭鎮長門村長門炮臺遺址附近發現大幅未見史料記載的摩崖石刻。

 長樂區朝陽中學歷史老師鄭巧蓬和高校教師高展澍研究證實,該摩崖石刻為閩口炮臺總司令官黃書霖所刻,和修建閩口要塞公園有關。目前,當地已將這個地方基本修復。

 這幅石刻長約6米、高約1.5米,分成多個部分,主體為「所池」兩字,落款為「立公」。

 石刻位於長門炮臺半山腰,山腳下為「閩口要塞司令部」。據瞭解,清代的公文奏摺均稱閩江口為「閩口」。

 這幅石刻腐蝕嚴重,經高展澍清理描紅,石刻可以辨認的有85字,記錄了修建「所池」的過程及意義。

 民國名人段祺瑞、馮國璋、曹錕等都是黃書霖的學生,一些辛亥革命元勳以及黃花崗烈士都是其弟子。

 黃書霖為什麼要修建所池?鄭巧蓬在1908年8月7日的《閩報》上,找到了黃書霖的署名文章《閩口要塞公園記》,得知所池是閩口要塞公園的一部分,修建於1908年。

 黃書霖在文章裡寫道,閩口要塞司令部南邊有一小塊空地,可以修建公園。經諮詢其他人意見獲得同意,花3個月建成公園,可供炮臺官兵休憩,公園裡有泉水彙聚成池,上面是長門炮臺,官兵休息時可沿石階而上觀海。

 黃書霖在文章裡說「亦若而要塞之責,專在守,諸將士概要塞,於是知所有,即知所愛,而其守之之心,自毅然決然」。

 文章裡還說,在公園小池旁邊上面還有不少建築,其中中間房子最大,可容納百人以上。目前所池石刻上面不遠處有一塊空地,與文章所述吻合,可惜相關建築已被侵華日軍炸毀。

 近期,長門村投入大量資金修葺閩口要塞司令部,目前專案已完工。

 另外,所池所在地即要塞公園也基本清理修復,以後將種上鮮花。

 山頂的長門炮臺舊址是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俗稱電光山炮台,始建於明崇禎五年(1632年),清光緒十年(1884年)和十八年(1892年)重建,占地面積7084平方米,原置兩尊旋轉式克虜伯大炮,四周有圍牆,如一座古城堡。

 長門炮臺與金牌炮臺隔江相對,形成聞名中外的閩江口第一要塞,在中法馬江海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