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7(自由時報報導)澎湖縣白沙鄉「瓦硐南天廟清道光神轎(殘件)」是全縣現存最早神轎,經澎湖縣政府文化局向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爭取經費補助,委託以木雕刻中心進行修護工作,現完成修護並保存於瓦硐南天廟。
此件神轎為澎湖地區所見可考年代最早之神轎,原置於南天廟廂房,拆解成轎身4大件與轎底1件保存。正面轎匾墨書「山西夫子」,左右框陰刻「道光拾玖年桂月置」、「本鄉弟子張騰賚酬」,呈現左右對稱、前後對稱之格局。表面污塵極嚴重,結構上雕刻與外框有斷裂、缺失與鬆脫,各雕刻構件部份缺損。清道光19年(西元1839年)距今已184年。
神轎今年5月運至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有章藝術博物館文物維護研究中心進行除蟲、清潔及修護工作。由鑿花作傳統匠師黃希宸及陳鉦翰共同修護,運用轎身構件題材對稱之特性,完圖稿繪製及鑿花裝飾仿作,而結構損害及鬆散處則以修護材料填補及加固,最後進行全色及施保護漆,在不影響視覺觀賞的協調性,同時能辨識新作與原作之差異。
其中,轎頂更是跨海與嘉義縣傳統工藝(竹工藝)保存者劉明智合作,在劉師傅精湛的手藝下完成竹編轎頂,使其與轎身結合,以達神轎整體外觀之和諧性,是傳統工藝與文物專業修護合作的成果。
「瓦硐南天廟清道光神轎(殘件)」在2018-2019年澎湖縣百年歷史廟宇及教堂文物普查登錄計畫-白沙鄉及七美鄉普查列冊,後於2019年指定一般古物,2021年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補助執行修復調查研究計畫,最後於今年完成修護。
澎湖最早瓦硐南天廟清道光神轎 專業修復重現原貌--自由時報
- 2023-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