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燕鷗季 縣府、台北鳥會登島監測迎接神話之鳥

  • 2022-05-24
 台北鳥會工作人員登島施作。(圖:台北鳥會)

 台北鳥會工作人員登島施作。(圖:台北鳥會)

 太陽能提供鐵尖島上電力來源。(圖:台北鳥會)

 太陽能提供鐵尖島上電力來源。(圖:台北鳥會)

 北竿鐵尖島新建置監測小屋,提供器材妥善存放空間。(圖:台北鳥會)

 北竿鐵尖島新建置監測小屋,提供器材妥善存放空間。(圖:台北鳥會)

【本報訊】根據聯合新聞網/時尚漫旅報導,夏日將至,全世界僅有約百隻極危物種黑嘴端鳳頭燕鷗,即將回到馬祖進行繁殖。今年在主管機關及執行團隊努力下,已經完成鐵尖島的棲地經營管理工作,一切準備就緒,迎接嬌客的到來。

今年重新建造了擺放器材的監測小屋、擴建電力及即時影像傳輸系統,更有望進行黑嘴端鳳頭燕鷗繁殖的直播,讓大家不必千里奔波,就能即時在手機上看到黑嘴端鳳頭燕鷗的繁殖狀況。

馬祖黑嘴端鳳頭燕鷗一直是海保署及連江縣政府的重點保育項目。今年島上的棲地經營管理工作除了定期除草外,尚有諸多重大革新,包含擺放器材的監測小屋整體重建,並擴建了電力系統及即時影像傳輸系統,打造出一個能完全不造成燕鷗繁殖干擾的棲地,且能妥善進行研究保育工作。

連江縣政府產發處長林志豐說:「舊的監測小屋位於繁殖島正中央,雖然便於觀察南、北兩側繁殖狀況,但也因此將繁殖群切割為兩塊,有可能降低繁殖群的穩定性。因此我們與海保署及相關專家學者討論後,在今年的計畫裡,將島中央的監測小屋拆除,於島嶼南邊重新建設一座功能更完善的監測小屋,還地於燕鷗,對於保育工作能向前邁進一大步。」

鐵尖島黑嘴端鳳頭燕鷗,已連續2年發生棄巢事件導致失敗,產發處科長賴文啟指出,研究顯示棄巢是因為夜間干擾所致,而造成夜間干擾的主因,很可能是因為人為的漁業活動,以致驚擾燕鷗繁殖群,進而導致數千隻的燕鷗發生棄巢。承接今年燕鷗保育計畫的台北鳥會蔣副總幹事功國表示,過往我們從監視器的夜間影像發現,燕鷗在夜間會躁動不安,明顯是受到干擾驚飛的情況,然而監視器並無發現老鼠或蛇類的夜間捕食者,反而是有許多漁船緊鄰島嶼周遭作業,因此今年的監視系統除了用來記錄燕鷗繁殖生態外,還架設了多顆鏡頭用來記錄海面動態,如發現有船隻非法進入保護區,能第一時間通報。

此外,馬祖雖然已是全世界最容易看到黑嘴端鳳頭燕鷗的地點,但牠們僅於夏季來訪,且繁殖於台灣的離離離島,導致民眾難以親眼目睹,缺乏認知的結果,不易喚起公眾保育意識。

長年致力於馬祖黑嘴端鳳頭燕鷗保育,台北鳥會前理事長阮錦松說,為能讓民眾更了解黑嘴端鳳頭燕鷗,從而提升保育意識,雖然不可能帶所有人來馬祖賞鷗,但在人人擁有智慧型手機的時代,我們希望將黑嘴端鳳頭燕鷗帶到大家的螢幕前。燕鷗繁殖的無人島礁由於訊號不良,我們一直未能克服即時影像傳輸頻寬的瓶頸,今年優比快科技(Ubiquiti Inc. )主動與我們聯繫,提供設備及技術支援,並在北竿鄉公所合作下,於北竿和鐵尖之間的四公里多海面,提供雙向Gigabit級高效無線傳輸,因此今年很有希望能夠進行黑嘴端鳳頭燕鷗的繁殖直播,還請大家敬請期待。

根據繁殖季記錄,馬祖黑嘴端鳳頭燕鷗約在5月底至6月初開始營巢繁殖,產發處在此也呼籲民眾,每年的4月至9月為燕鷗的繁殖季節,所有保護區島嶼於低潮線向外100公尺未申請禁止進入,希望民眾賞鷗之餘,也能一同當個保育小尖兵,為黑嘴端鳳頭燕鷗盡一份心力。(資料提供連江縣政府產發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