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根據自由時報報導,專責收容受傷海龜的屏東海生館,今年針對海龜排泄物分析發現,幾乎每隻海龜皆有攝入「塑膠類」海洋廢棄物,館方呼籲減塑是全球刻不容緩的議題。
今年至12月底全台有261件海龜通報,負責彰化至台東地區的海龜救援收容的國立海生館,共收容了24隻保育類海龜,多數海龜被通報是因為漁民混獲、擱淺於沙灘或潮間帶,或是遭廢棄網具纏繞。
海生館與東華大學海生所在收容醫療過程蒐集分析海龜排泄物,海生館助理研究員李宗賢表示,排泄物經過清洗、篩選後挑出海洋廢棄物,幾乎每隻海龜皆有攝入海洋廢棄物,最常見的種類是硬塑膠。
海生館副館長陳德豪指出,包含橡皮筋、尼龍繩、氣泡布、塑膠袋等這些生活中常見的物品,都在收容海龜的排泄物中發現,顯示海洋廢棄物對生態環境危害的嚴重程度。
屏東海生館救24海龜 每隻都吃到塑膠-自由時報
- 2019-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