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24(記者李天勝專稿):從2002年澳門“賭權開放”至今,澳門走過了十年的時間。這過去的十年,也正是澳門發展史上的黃金十年。
入夜的澳門路氹,五光十色的霓虹把這裡變成不夜城。在金光大道的一側,剛剛在2012年投入運營的金沙城是這座城市最新的一家娛樂場,那裏很快就被蜂擁而來的客人所填滿,在它的對面,是和它同屬一家集團的,被稱為全球最大娛樂場的威尼斯人。
你也許想不到,在十年前,這裡還只是一條荒涼的公路,而更早之前,這裡還是一塊填海而成的陸地。現在,這裡是全世界五星級豪華酒店最密集的區域,周邊的諸多地段基本已經被規劃完畢,再過數年,這裡又將矗立起數家奢華的娛樂場。
如果不是十年前的賭權開放,這一切可能都不會發生。氹仔也許還是人們不願居住的的離島,何鴻燊仍然會是最有權勢的賭王,但澳門不會有今天的經濟總量,亞洲每人平均GDP最高的頭銜也不會落在澳門人頭上。
十年多前的2002年2月8日,對於澳門是一個具有重要影響的日子。在這一天,澳門特區政府宣佈把博彩經營權批給三家公司,這打破了澳門長達七十年的博彩專營歷史。隨後,來自香港、美國和澳大利亞的資本進入澳門,隨之帶來的是國際經驗和競爭機制。隨後的2003年,內地多個城市對澳門開放個人“自由行”,為澳門帶來了巨大的客流。此後,澳門博彩業進入高速發展時期。
金沙是澳門賭權開放後開始營業的第一家外資娛樂場,這家娛樂場在2004年5月揭幕,僅過了十個月,它就收回了全部投資。2006年,澳門博彩業總收入超過了美國的拉斯維加斯,就此成為世界第一;隨後的2007年,澳門每人平均GDP超越新加坡成為亞洲第一。
截至2012年底,澳門共有博彩娛樂場35家。在2012年,澳門博彩業總收入首次突破3000億澳門元,比2011年增加13.5%,而在2003年,澳門的博彩業總收入還不到300億澳門元。也就是說,賭權開放後不到十年,澳門的博彩總收入已經超過了十倍。
在2011年這一年,澳門博彩業佔到地區生產總值的45%,而特區政府在2011年的財政收入中,88%來自博彩稅。
經濟高速增長,澳門每人平均收入也大幅提升,社會福利水準逐年提高。在2013年,澳門連續第六年繼續推行現金分享計劃,永久居民每人獲發8000澳門元,此外,養老金、敬老金等福利也大幅提升,包括營業稅、職業稅在內的一系列稅收則獲得減免。以一名60歲以上的澳門永久居民為例,在2013年將可以獲得敬老金、現金分享在內的共5.96萬澳門元的政府資助。此外,澳門目前擁有華人地區獨有的十五年免費教育。
不過,賭權開放及內地開放自由行帶來的博彩業繁榮儘管拉動了建築業、餐飲業、酒店業等行業的發展,但也在包括人才在內的資源上擠壓了其他行業的發展空間,使得澳門經濟發展不夠全面協調,高度依賴博彩業,而博彩業這種極易受外部環境影響的產業,又增大了澳門經濟面臨的風險。同時,博彩業的繁榮在推動澳門房價、物價不斷上漲,這些對澳門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不小的影響。此外,過度繁榮的博彩業也給澳門帶來了新的治安問題,如何消除博彩業帶來的社會不穩定因素,同樣是一個重大課題。
在大陸國家的“十二五規劃”中,關於澳門的定位是“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在最新的2013年度施政報告中,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崔世安除了提出構建社會保障長效機制外,還指出,將繼續監察和調控博彩業發展速度,積極支援綜合旅遊以及相關產業的發展,同時加大力度扶持飲食、會展、中醫藥、文化創意等行業的成長。
2002年賭權開放時,澳門曾希望借助美國在發展會展服務、休閒度假等方面的成熟經驗,以此帶動澳門經濟的多元化發展。在經歷黃金十年後,澳門收穫了世界第一的博彩業,但博彩業一業獨大的局面卻沒有多大變化。為澳門人帶來巨大財富的博彩業,同時也給澳門人帶來了新的煩惱,如何擺脫這種煩惱,將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擺在特區政府面前的一道現實難題。
賭權開放後的澳門黃金10年--國際線上
- 2013-01-24
澳門大橋。(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