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10日【記者王文、韓淼、李慧穎報導】
隨著廈門、臺灣、香港郵輪配套設施逐步完善以及海峽兩岸旅遊區域一體化進程加速,中國大力打造的“環海峽旅遊圈”已具雛形,並將推動郵輪市場高速發展。
正在廈門參加第十七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的業內人士作上述表示。
從10月9日起,廈門將首次作為始發母港推出四條環海峽郵輪旅遊線路,目的地包括臺灣的基隆、高雄、臺中、澎湖,香港,長灘島及馬尼拉。這是繼兩年前廈門作第二母港開展港臺郵輪遊後的又一次嘗試。
廈門市旅遊局資源規劃處處長蘇志軍介紹,目前廈門正積極打造海峽郵輪圈母港中心,“海峽郵輪圈”所涵蓋的港口包括廈門、上海、舟山,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以及臺灣的基隆等十幾個港口,這些港口均具備發展郵輪旅遊的基礎,並且希望共同開發郵輪市場。
據悉,一個可滿足22萬噸豪華郵輪靠泊需求的郵輪母港項目將於今年內在廈門啟動,計劃在5年內基本建成。
業內人士表示,國家政策支持,消費市場潛力增加,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為中國發展郵輪旅遊業帶來天時地利。
7日,福建省聯合天津、遼寧等13個省市以及海峽西岸經濟區13個城市,攜同金門、馬祖、澎湖,共同發布超過70項旅遊互惠舉措。據了解,這是首次由兩岸旅遊業界聯手發布新政策。
據福建省旅遊局局長朱華介紹,為打造“環海峽旅遊圈”,閩臺兩岸將在資源開發、市場營銷、鄉村旅遊、人才培養等方面形成長效合作機制,推進區域旅遊一體化,並做大“海峽郵輪”航線。
隨著中國居民旅遊消費的升級轉型,郵輪度假正越來越受到中高端旅遊者的喜愛,也越來越受到政府和沿海城市的重視。
近幾年包括上海、廈門、天津在內的10個沿海城市正逐步推進郵輪港口、郵輪旅遊資源建設,提升與之相配套的服務和設施。國際各大郵輪公司也積極投入大中華區的航線、航次運營管理。
據中交協郵輪遊艇分會統計,從2006年至2012年,從大陸港口出發,搭載遊客出境遊的國際郵輪母港航次從24次提升到170次,增長幅度已經超過7倍。
2012年中國大陸共接待國際郵輪285艘次,同比增長8.8%,接待郵輪出入境遊客66萬人次,同比增長31.9%,其中乘坐國際郵輪出入境的大陸遊客42萬人次,同比增長68%。
目前全球郵輪界已達成共識:中國大陸郵輪旅遊新興產業的發展潛力巨大。
在中國港口協會港口郵輪碼頭分會會長王遲看來,中國大陸目前迎來了發展郵輪的最佳期。全球郵輪市場已在東移,中心逐步從地中海和波羅的海移向亞洲。他還認為,即將在廈門開設的航線能吸引全世界郵輪發燒友飛到這座海濱城市,促進郵輪業成為該市的經濟發展支撐點。
王遲說,郵輪帶來的不只是船票,每人每天按15美金的食品配比,單食品就是一個非常大的產業鏈。
麗星郵輪首席運營官吳高賢則認為,雖然亞洲郵輪市場僅佔全球郵輪市場份額的0.1%,還處於嬰兒階段,但卻在高速增長,吸引各國搶佔郵輪經濟帶來這塊巨大的蛋糕。這也是麗星在開通上海和三亞航線基礎上推出廈門出發航線的原因。
同時,業內人士也指出,中國大陸郵輪業發展尚有瓶頸亟待突破。
臺灣觀光協會會長賴瑟珍說,國際郵輪日趨大型化,兩岸現有的港埠硬件設施都有不足,必須先跟上去,然後才能發展軟性的服務創新,在實現每小時2000人以上的通關服務、24小時營運的遊客中心等郵輪觀光“標配”後,推陳出新,打造世界知名港口品牌。
王遲則坦言,中國大陸郵輪消費主力的定位有困難。他說,全球郵輪產品消費主力以有錢有閒的老年人為主,而在大陸,能夠承受郵輪遊價格的老年人很少。年輕人卻受假期限制,少有能購買7晚8天的經典郵輪產品。
中國大陸駛入“郵輪時代”--新華網
- 2013-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