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地質公園網絡 馬祖地景列入--欣傳媒

  • 2013-09-13
圖說:「三種美麗同一種感動 臺灣地質公園的故事」,是以地質公園人地互動為主題的新片。(林務局提供)

圖說:「三種美麗同一種感動 臺灣地質公園的故事」,是以地質公園人地互動為主題的新片。(林務局提供)

2013/09/12【蕭介雲/台北報導】 為兼顧保育與地區營造、地景旅遊發展等面向,林務局已推行台東利吉泥岩惡地等4處地質公園示範區,並在12日首映地質公園的故事影片,為24日即將登場的「2013年生態電影節」活動來暖身。
林務局指出,為依文化資產保存法保存臺灣珍貴特殊的地質地形景觀,目前已完成全臺地景普查工作,共登錄341處地景保育景點,並經專家評鑑區分為48處國家級、293處地方級地景。
目前有些珍貴極具保存價值的地景,已依文資法指定為自然保留區,或以其他法規公告為自然保護區域加以保護,如「澎湖玄武岩自然保留區」、「烏山頂泥火山地景自然保留區」、「十八羅漢山自然保護區」、「棉花嶼、花瓶嶼野生動物保護區」等。
通常自然保護區域管制較為嚴格,而部分鄰近民眾生活範圍內的地景資源,卻是可以合理永續利用的,因此,林務局在執行地景保育過程,首度運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地質公園理念,推動「地質公園示範區」。
目前林務局共推行了「雲林草嶺地質公園」、「澎湖海洋地質公園」、「高雄燕巢泥岩惡地地質公園」及「台東利吉泥岩惡地地質公園」等4處地質公園示範區,由在地政府與地方社區經營管理。
林務局於2011年再與台灣大學合作,結合觀光局「北部海岸地質公園」與「馬祖地質公園」,成立「臺灣地質公園網絡」,目前網絡的6處地質公園成員,每年都定期聚會交換經營管理理念。
地質公園的設立,讓這些獨特的地景資源,得以獲得完善的保育與合理利用,林務局說,這也帶給在地社區另一個發展的新契機,同時也是在地民眾利用環境教育與及地景旅遊,來繁榮社區的最佳資源。
而「三種美麗同一種感動 臺灣地質公園的故事」,是農委會林務局今年推出,以地質公園人地互動為主題的新片,主要是以「雲林草嶺地質公園」、「澎湖海洋地質公園」及「高雄燕巢泥岩惡地地質公園」的地景之美,重新領會土地之美,看見地景保育新契機。
更多山野田園趣,吃喝玩樂好閑情的旅遊訊息,請參考【遊山玩水自然行】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