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08/26下午14:30
地點:山隴中山堂(南竿體育館附近)
攝影:馮紹夫
文化處《夢想成真》講座第2場,旅台知名劇作家張龍光返鄉演講,分享《何處是兒家》,動人的故事引起觀眾共鳴。他說:「無論到了哪裡,馬祖永遠是我的家」,這是對家鄉割捨不掉的情感,在演講中,也大方分享許多馬祖早期的故事軼聞,以及自己走向編劇的心路歷程。他說,馬祖孩子在各界大放異彩,是他內心最慰藉的事...。
70歲的他,著重養身及運動,過去在電視編劇忙錄時期,沒日沒夜,十分辛苦;現在回到平靜、自在生活,身體及氣色佳,朋友看到他,雖然一頭白髮,覺得健朗、精神十足。
◎影音相關新聞:
知名劇作家張龍光返鄉分享《何處是兒家》,感動全場--2018-08-27馬祖日報
【記者馮紹夫報導】「無論我到了哪裡,馬祖永遠是我的家」知名劇作家張龍光應邀回到故鄉演講分享《何處是兒家》,張龍光大方分享許多馬祖早期的故事軼聞,以及自己走向編劇的心路歷程,馬祖孩子在各界大放異彩,他的精彩分享讓在場聽眾相當感動。
「聽•說馬祖」2018人文講座《夢想成真》講座第2場26日下午2時30分在介壽中山堂舉行,文化處邀請知名劇作家張龍光進行講座。張龍光以「巴黎機場」與「星星的故鄉」2度獲得廣播電視金鐘獎,年紀輕輕20多歲就寫出多部膾炙人口的大作。
張龍光說,早期馬祖人在台灣發展可說是「上無片瓦,下無寸土」,一切從零開始,尤其是藝能界,過去根本沒有馬祖人在圈內發展,一切都只能靠自己努力,必須掌握一切突然到來的機會。
在戰時混亂的年代,一個人的命運影響著整個家族的遭遇。張龍光說到自己的外公李師謙在抗戰中陣亡,原本富裕家族頓時陷入困境,母親李雪英被賣到東引。張龍光說,母親與外祖母苦尋外祖父下落,後來得知陣亡的外公奉祀在國軍忠烈祠,「可惜母親當時已經過世,未能前往祭拜是她最大的遺憾」回憶往事張龍光激動哽咽。
提到剛過世不久的弟弟張龍雲。張龍光說,認識他的人都說張龍雲是「音樂界的奇葩」,確實如此,他學音樂過程曲折,從一個完全不懂音樂的馬祖小孩,居然能從音樂名校茱莉亞音樂學院畢業,他的堅持與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對他的驟離很不捨,也提醒我們更要珍惜當下」。對自己的成就,張龍光非常謙虛,他說,未來有能協助馬祖的地方,非常願意提供幫助,也是回饋故鄉。
影音/張龍光返鄉分享《何處是兒家》 文化處夢想成真講座--馬祖日報
- 2018-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