淒美變搞笑!梁祝動畫顛覆 引發文化震撼

  • 2004-02-01
(聯合新聞網)
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與台灣業者聯手合拍的搞笑版動畫片「梁山伯與祝英台」日前開始在大陸播映。但是片中出現祝英台主動獻吻、梁山伯逃課探女友、馬文才亂棍痛揍情敵等顛覆原著的劇情,卻引來兩極化的看法。

北京千龍網指出,梁祝這一家喻戶曉的愛情傳說,被添加現代佐料拍成動畫片後,不但把傳統故事中含蓄的祝英台,變成了主動獻吻的現代女性,該片還增加「活寶」馬文才的戲,人物對白非常現代化,「搞定」、「蠟筆小新」之類的詞語,時時從人物口中說出。原本全球皆知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也為配合劇情要求,將音樂重新編排。

文章認為,最受爭議的莫過於梁山伯的師母鼓勵梁山伯中斷課業追求祝英台,並說「書什麼時候都可以讀,真愛錯過就再也找不到了」。同時,在片中,十六歲的梁山伯、祝英台公然逃課、愛得死去活來,情到深處還熱辣接吻。

對於為何要把淒美的梁祝故事進行時尚包裝,該片導演蔡明欽說,每個人都知道梁祝的故事,他就是要拍一個不一樣的東西,否則沒有意義。

他認為,動畫片梁祝是要給進入資訊時代的觀眾看,賦予當代審美趣味是第一位。蕭亞軒、劉若英和吳宗憲等明星的配音,為其披上一層偶像包裝。

該片策劃人鄧有力也表示,梁祝時代談戀愛的形式與現在有極大變化,如不注入新的內容,當代青少年在理解上會出現偏差。他認為,即使由經典傳統故事改編的作品,也不能與當今社會脫節,而應融入現代的觀點和視角。

對於這種改寫經典作品的現象,大陸社會褒貶不一,一種觀點認為亂改經典會誤導孩子,進而影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屬於文化損害;另一種觀點則同意,經典要和現代結合,不能讓孩子遊離在真實生活外,也不要低估孩子的價值判斷能力,應順其自然。

大陸文藝評論家何鎮邦表示,經典翻改這股風氣,損害了民族文化的共同精神財富。把文藝創作當作一種遊戲、一種純粹的商業行為,把文藝作品當作一種純粹的商品,忘記文藝家「神聖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忘記文藝作品是一種特殊的精神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