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邱竟瑋/南竿報導】縣府建設局昨邀請桃園縣農業改良場課長施錫彬來馬講解地區的蚜蟲生活型態與防治,吸引近20名各界鄉親與農民參加,現場講解各種蚜蟲的特性、危害與防治方法,不見得要噴農藥,利用6種類型的方法依然能驅除蚜蟲。
施錫彬於簡報時表示,目前已知的蚜蟲約有4400種以上,大多數為農林作物的害蟲,體型小且能孤雌生殖,分布於全球各地;除了五倍子蚜是益蟲外,其餘多可產生危害;施錫彬說,所有林木果樹、花卉、蔬菜、糧棉和油料等作物的根、莖、葉、樹皮、嫩芽、花果等幾乎沒有蚜蟲所不危害的,蚜蟲用針狀的口器插入植物的組織,吸取植物汁液,使被害的植物捲葉、萎凋,嚴重時甚至枯死。
而蚜蟲之所以能產生嚴重的危害,也在於它的多樣生活方式,除了可以在一年四季以有翅或無翅的方式,不靠與雄性交配繁衍下一代,卵在母體內孵化,一生下來就是小蚜蟲。蚜蟲隨寄主植物的盛衰而產生有翅或無翅蚜,並能飛行遷徙,找尋寄主來危害。施錫彬說,蚜蟲的生長週期短,每一週就可以是一個世代;每隻桃蚜可產生約70多隻若蚜(小蚜蟲),生殖能力強。
蚜蟲的防治方法頗多,縣府及桃園農改場、地區農民昨天交換意見。施錫彬說,總共可分為物理防治、農業防治、植物性殺蟲劑、天然礦物質材利用、有機化合物資材利用以及生物防治。縣府建設局表示,可以用多樣的方式避免農藥影響人體健康。現場多位農民也分享各自的防治方法,包括馬祖可以發現的魚腥草等,經專家解說,民眾更了解其確實的效益。
桃園農改場專家抵馬傳授不用農藥驅除蚜蟲撇步
- 2013-03-18

縣府建設局昨邀請桃園縣農業改良場課長施錫彬來馬講解地區的蚜蟲生活型態與防治,吸引近20名各界鄉親與農民參加,現場講解各種蚜蟲的特性、危害與防治方法。(圖/文:邱竟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