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情緒的變化,不僅影響自己的辦事效率,也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別人的情緒。因此,了解自己的情緒,知道如何控制情緒,是件十分重要的事。
有些人在生理上並沒有疾病,可是竟一天到晚無精打采。有時他們會向醫生訴苦:「醫生,有什麼辦法可使我的精神煥發?我夜間睡不著怎麼辦?吃東西沒有胃口,吃下去又不消化,有什麼方法可以改善這種情況?」
使人情緒消沉、精神苦悶的原因很複雜,有屬於客觀環境的因素,也有屬於自己本身的因素,現在來分別談談:
1、空氣汙濁:這是使人體機能失常,使人感到沉悶、疲乏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人煙稠密的都市中,人口擁擠、空氣不好,因此容易使人感到疲乏、沉悶。因此,我們應經常打開窗戶或者利用空氣調節器促使室內、外空氣產生對流,並多做戶外運動,以吸取新鮮的空氣。在室內最好不要吸菸,因為香菸是汙染空氣的一個主要原因。
2、飲水不夠:許多人由於飲水不夠,致使體內的消化機能發生故障,細胞內的水份不足,新陳代謝所產生的物質就無法順利排出體外,就會產生毒素使人感到不適及疲勞。因此,每天至少要攝取四至六杯的水份,才足夠體內的需要。
3、飲食不當:每天吃東西要定時定量,不可暴飲暴食,也不可飢餓過度或偏食。
4、缺乏運動和休息:乍看之下,這似乎是互相矛盾的事,但事實上並不衝突,一個人每天固定需要有足夠的運動,但也需要有充分的休息。有些人之所以感覺疲倦是由於運動不足,有些卻是由於休息不夠。對於勞心的人來說,運動是一種很好的休息,但對勞力的人而言,則需要坐著或臥床休息。
5、噪音干擾:嘈雜的聲音,使人心煩氣躁。生活在都市中,環境多半嘈雜,車輛的喇叭聲、電視、收音機的聲浪,甚至鄰居打牌的聲音,都在騷擾著人們。
6、生活太匆忙:有些人心情不好,情緒緊張,是由於生活太匆忙。其實,若能對生活有妥適安排,就不會忙亂與緊張。
7、暴躁易怒:一個人在憤怒的時候,會心跳加快,血壓上升,體內所貯藏的醣和各種荷爾蒙,都湧入血管,消化作用因而受阻。所以,一個人最好不要時常發怒,多聽些優美的音樂,多看些修心養性的書籍,陶冶自己的心情,減少發怒的機會。
8、自卑與自憐:使人們精神消沉的另一個原因,是由於自卑與自憐的心理作祟。自卑與自憐的心理,會使他以為自己處處不如人,凡事表現惶恐、膽怯,談話有所顧忌,在人們的面前,十分害羞、畏縮,這樣一來,精神當然會為之鬱悶、消沉了。
9、好高騖遠:理想太高,幻想太多的人,不能面對現實,處處覺得事與願違,只好把希望寄託在虛無飄渺的幻想中,產生逃避現實,就越會增加內心的空虛與煩悶。
正因為人是情感性的動物,難免會受周遭環境影響而有情緒起伏,唯有了解造成情緒波動的原因,設法克服才能享有快樂的生活。
情緒不穩有原因/葉有仁
- 2005-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