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臉書看到一位同學緬懷過世的另一位同學,而臉書回顧的功能強大,我彷彿看見每隔一段時間,那位同學便開始訴說思念之情。他細數從相識到發生意外的那個下午,眾人不敢置信,而我早就覺得死亡是如此輕易的事,因為,我遇過。
不知道是不是每個人的心中都住著太宰治,對任何事情都是厭世,只是程度不一。但也有人反對,認為人應該樂觀面對所有事物,用不同的眼光看事情就能看到不同的天空。但當你遇到令人厭惡的事情,確實也沒那麼容易用這套話語解釋。
每到四月,我也會想起另一位好朋友。他不告而別的離我們而去,接到失蹤消息的我,大概將所有能聯繫他的方式通通用過一遍,但心中已經有不好的念頭,畢竟他看起來就是那麼厭世,對任何事情都不滿,尤其是他的感情,他的人生。
我曾因此想遠離他,怕受到他遷怒,因為那是他發洩情緒的方式。那時青澀的我還承受不了那些無來由的嘲弄與莫須有的辱罵,心還是會痛的。所以,能離多遠,就離多遠,保持距離,以策安全,是最好的應對之道,也是保有朋友的方法。
聰明如他,早看出了我的企圖,他也轉移跑道,學有所長的到博物館當義工,還有加入系隊打棒球,積極參與學校的大小事。而只有好朋友知道他有一個不想回去的家,不堪的回憶,還有那些傷痕堆積的人情世故,對於我們,他太早熟。
早熟到好像任何事情入他的眼,都會變成另一個詮釋。他會用過來人的口氣告訴我們,那些事情的演變,就好像熟稔古往今來人際關係,還會引經據典的說明,但就是隱藏他自己,絕口不提他自己的過往,只能在片段中,偶爾透漏幾句明白。
發現屍體的時候,大家都不敢置信,卻也有難言之隱。畢竟你熟識的人選擇一種極端的方式結束生命,他認為那樣才是掩蓋自己疤痕最好的方式,既然他決定了,那就沒有任何人可以阻止他,那是他的抉擇,也是真正選擇人生的一種方式。
畢業後,還有幾次聚會,他總會請假出席,我們以為他歷經許多事情,有另一種成熟。誰知道那只是偽裝,把面具帶得更複雜,讓所有人看也看不出他的厭世,其實是夜深人靜才有,因為他可能不相信任何人,也不相信世界上有幸福可言。
告別式上,我彷彿看見一堆帶著歉意的人,用出席離彌補自己的過失,或是還想送他一程,看他最後一眼,感受他魂魄仍在,笑容常開。其實都只是悲劇的衍伸,當我們再次聚集祭拜他,或是在多年後席間談起他,他都已經離開人世了。因為這個世界他真的很討厭,可能連我們他也討厭,而我們也來不及問理由了。
厭世/徐夢陽
- 2018-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