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昨)
三、要懂得把課文應用到作文和生活中
在作文方面,敘事要簡潔,會用最精鍊的句子,把原因、經過、結果、語氣、情境,一一交代清楚;此外,尊稱、自稱也是必備的常識。千萬不要出現不通的句子如:
(一)敝府上安徽。
(二)貴師是一個佳好的教師。
(三)祖父過八十大壽,孫子為老人家和自 己都斟滿了酒,然後站起來說:「爺爺, 讓我們同歸於盡!」
(四)人們都說:「竹風蘭雨」—新竹的風與宜蘭的雨是最有名的,這次我們幾個姊妹暢遊新竹,卻被吹得滿身灰塵,成了不折不扣的「風塵女郎」!
〈我所知道的康橋〉是一篇白話文,原文共十三段,課文只取九至十二的四段,分別寫春晨、春信、春遊、春夕。但這四段卻用了二十五種修辭手法,以及第二人稱、小題大作、因物抒情等三種作文方法。
光是最前面二句「靜極了,這朝來水溶溶的大道」就用了倒裝、疊敘、摹視、摹聽等四種修辭法。
徐志摩的感情豐富,所以他的文章也瑰麗璀璨,濃得化不開——試比較朱自清〈背影〉的平實雋永、耐人尋味,就可以看出果真是「文如其人」了!
當讀到文中下面這一段話時,同學們千萬不要輕輕放過:
「帶一卷書,走十里路, 選一塊清靜地,看天,聽鳥,讀書,倦了時,和身在草綿綿處尋夢去——你能想像更適情更適性的消遣嗎?」
把這幾句話和下面的歌詞對照,就能看出其中的奧妙:
飄零的落花
想當年梢頭獨占一枝春
嫩綠嫣紅何等媚人
不幸攀折慘遭無情手
未隨流水轉墮風塵
莫懷薄倖惹傷心
落花無主任飄零
可憐鴻魚望斷無蹤影
向誰去嗚咽訴不平
乍辭枝頭別恨新
和風和淚舞盈盈
堪嘆世人未解儂辛苦
反笑紅雨落紛紛
願逐洪流葬此身
天涯何處是歸程
讓玉消香逝無蹤影
也不求世間予同情
「心境決定處境,性格決定命運!」試想, 飄零的落花命運如何?
徐志摩描繪的心境平和安詳,怡然自得,但未婚媽媽,少不更事的小爸爸會有嗎?
再把徐文和課文〈迢迢牽牛星〉中的「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相對照,就可看出:要懂得「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即使高手如織女,沒心情,也是談不上好好工作和實現理想的!
四、對課文中的注釋,要懂得問「為什麼?」
其實,中文大辭典收字四萬九千九百○五,趙友培先生「鑰匙字研究」整理出字根七○九,這七○九個字根幾乎統攝四萬九千九百零五個中國字,注釋根本不必背課文〈兒時記趣〉有「怡然」一詞,「怡」字以「台」為字根:
「台」為「胎」的本字,象形。按: 篆「台」字上半部頭下腳上、頭大腳小,為胎兒頭下腳上形,下半部「口」字表示接生下來的胎兒,必須先注意嘴巴有沒有在哭,在哭就代表在呼吸,平安無虞。
所以,凡是跟「台」有關的字,都跟「胎兒」有關:
始:任何人都是從女人的肚子生出來「開始」生命的旅程的。
怡:懷胎有喜,心情「喜悅」。
怠:大腹便便ㄆㄧㄢˊㄆㄧㄢˊ,易「疲倦」。
貽:「送」給胎兒的禮物。
飴:胎兒吃的「軟食」。
詒:「哄騙」胎兒。
笞:用竹鞭管教、「鞭打」。
迨:等待,胎兒不會馬上走路,要耐心「等待」。
紿:包住胎兒的布巾,引申為「綑綁」。
殆:從「歹」,「危險」,「差不多」快完蛋了。
颱:會把胎兒吹上天的「大風」。
治:幫胎兒洗澡,清「理」大小便。
……
因此,「怡然」,課文的注釋是「喜悅樣子」。
「台」是上列所有字的字根,我們認字,如果能從字根著手,就可以執簡馭繁,事半功倍,而不需死記死背煩死人!
課文〈王叔遠核舟記〉中有這麼一段話:
其船背稍夷,則題名其上,文曰『天啟壬秋日,虞山王毅叔遠甫刻』,細若蚊足, 鉤畫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課文的注釋是這樣的:「船背稍夷,船背比較平坦些」;夷,解為「平坦」。有同學問:「夷」字為什麼解為「平坦」?成語「化險為夷」、「匪夷所思」以及課文〈田單復國〉一文中的「夷殺其將騎劫」,這些「夷」字又怎麼解釋?它們都有關係嗎?
大哉問!這個問題問得好。這些「夷」字當然有關係!要透徹了解,必須從字形的剖析入手:
小篆夷 ,從大從弓 。「 大 」就是人」,從正面看,張開雙手雙腳的樣子; 「弓」就是弓箭;「人」帶著「弓箭」,當然就是要「進攻」、「攻擊」———〈田單復國〉一文中的「夷殺其將騎劫」,「夷殺」為「攻殺」,就是「夷」字的本義。
古時東方人善用弓矢,「夷」指東方人。東夷、四夷、九夷、蠻夷、夷狄、夷服、以夷制夷……等詞,就是由這個意思出來的。
由「攻」引申為「殺」、「滅」,故有夷除、屠夷、夷三族、夷九族。
「攻擊」敵人,讓敵人「衰微」,故有「陵夷」。
「攻打敵人」有「平定寇亂」的意思,故引申為「平」,再引申為「平安、心安」,由此產生的詞彙有夷為平地、化險為夷、履險如夷、夷然不以為意。
所謂「匪夷所思」,「匪」是「非」的假借字,解為「不是」,「夷」是「平常」、「思」是「想」,「匪夷所思」合起來,就是「不是平常人所能想到的行為」。
至於「化險為夷」就是「化危險為平安」,與「轉危為安」為同義詞。
艾雯的〈路〉一文第一段是這樣的:
「從鄉村到都市,從簡窳到繁華;路,像無數縱橫錯綜的血管,聯繫各個不同的體系,促成了社會風物習俗的新陳代謝。」
「新陳代謝」,課文的注釋是「事物變遷,以新代舊。陳,舊。謝,消逝。」
「陳」為什麼有「舊」的意思,要想掌握這個字的意義,還是得由字形的分析入手:
「陳」字小篆,是由三個字構成的,從阜、木、申聲,是個形聲字。
阜:表示「山丘、山巒」。 木:表示「樹木、樹林」。 申:表示「伸展、綿延」。申也是這個字的聲符,代表了這個字的讀音(申,音ㄕ ㄣ;陳,音ㄔㄣˊ;字的韻符都是ㄣ,也就是說:本字與聲符間,有「疊韻」的關係)。
三字合成「陳」,就產生了如下的意義:
(一)排列———「樹木」在「山丘」上種了好多,一直「伸展」下去,「排列」下去。此義引申的詞彙有:陳列、陳設、列陳、橫陳……
(二)由「排列」引申出「呈現」、「施展」———課文〈季氏將伐顓臾〉中的「陳力就列,不能者止。」翻成白話就是:
「能夠施展自己的力量,這才任職;若是行不通,便該罷休。」
(三)由「呈現」引申出「說明、述說」
———此義引申的詞彙有:陳述、陳書、陳情、上陳、具陳、陳義過高……
(四)由「說明」又引申出「張揚」———韓愈〈愛直贈李君房別詩〉中「勇不動於氣、義不陳乎色」,「陳」字就是此義。
(五)俗諺:「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樹一種就很「久」———此義引申的詞彙有: 陳舊、陳年老酒、陳言老套、陳腔濫調、 陳年老帳、新陳代謝、推陳出新……
現在回到前面所說的「新陳代謝」:
新:新的東西。
陳:舊。
代:來(不妨這樣聯想:班長常出任務,副班長就得「來」代理,故「代」有「來」 義)。
謝:去(不妨這樣聯想:花「謝」了,就是花「去」了,故「謝」有「去」義)。
「去」就是「消逝」,故課文的注釋「謝,消逝」。
「新陳代謝 」合起來就是「 新舊來去」,也就是「新來舊去」,更進一步, 申為「舊的不來,新的不去」———課本「事物變遷,以新代舊」的意思就是這樣來的!
事實上,「新陳代謝」的另一個意思「生物體中新物質代替舊物質的過程」也由此引申———常常運動、流汗,就能促進新陳代謝,加速血液循環,讓身體更健康!
五、結語
最後,我要說明的是:國文既是目的學科,也是工具學科,它讓我們懂得欣賞咀嚼、經營人生;也讓我們學會寫字、遣詞造句、作文,並且正確使用本國文字而不鬧笑話。學國文不僅可以讓我們讀到生命裡去,而且根本就是愉快的事———但願同學們都能找到入門路徑,充實學養,進而擁有美滿的人生———這是我對大家的衷心祝福!(完)(國文天地2018年7月號第34卷第2期 )
其實,國文課文既實用又有趣/林維倫
- 2018-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