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盡職責 提昇地方公共工程品質(意見橋)

  • 2003-03-02
談到「公共工程」,顧名思義,就是政府部門為了公共發展需要所推動的各項工程,工程的項目可說是包羅萬象,舉凡機場、港埠、道路、辦公廳舍、教育文化設施、體育建設、水電設施等等都屬之。而公共工程投入經費則視工程規模不同而有差別,上千萬元或甚至數億元的公共工程,金額極為龐大,因此,各項工程的品質良窳與否,都會成為各方注目的焦點。 基本上,有檢討會議的召開,以及實地查驗作為的機制,就是對於各項施政計畫及公共工程高度重視的表現。透過會議、查驗,讓執行單位對於各項計畫、工程能更積極、更投入,減少缺失、甚至弊端的發生,並期使各項工程及計畫都能按既定的計畫時程推動、完成,做到盡善盡美的要求,也才讓每一分公帑都能發揮最大的效益。 公共建設之所以受到高度的重視,主要是因為每項工程的經費都可說是「民脂民膏」,每項公共工程都是為了整體建設發展所必須推動的,透過公共工程的建設,也具有提振經濟的作用,影響性不可謂不大。也可以說,每項公共工程除了要向政府負責,更要向人民負責。 而目前各地政府推動公共工程上,出現進度落後、變更設計及施工、追加預算、查驗不合格等等讓人詬病的情況,雖然說每一項工程或許都會有其不可預測的因素而產生問題,但許多人為的疏失、不負責任的態度,甚至違法的行為,往往讓不該發生的問題發生,徒然浪費公帑。而且,執行公共工程的是公務員,代表的是政府,如果公共工程出現弊端,受損的不只是金錢而已,也會賠上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形象,豈可不慎? 因此,各項公共工程的推動,不論規模大小、金額多寡,都應嚴格審慎為之,也就是在規劃、設計、發包、施工、監工、查驗各個階段,都不能有絲毫馬虎,對於有不良紀錄的廠商更應加以拒絕,以共同維護公共工程的品質與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