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攸關北竿及東引海域發展養殖業的報告出爐,連江縣政府建設局委託中華大學休憩規劃與管理學系進行的「馬祖海域養殖環境評估調查」,昨天期中報告發表,調查結果顯示,北竿、東引海域適合水產養殖,不過春、夏的梅雨、颱風所帶來的影響還要評估。
為提供縣府發展水產養殖業的施政參考,連江縣政府建設局委託中華大學休憩規劃與管理學系進行「馬祖海域養殖環境評估調查」,昨天發表期中報告;調查範圍囊括北竿海域、東引南邊及北邊海域,調查內容針對該海域的水質、底質,及北竿海域的海流。
調查報告顯示,北竿及東引南、北海域適合水產養殖,三處海水的鹽度、濁度等均適合發展養殖業。建設局漁業管理課長劉剛說,雖然這幾個海域可以養殖,但春天的梅雨將使鹽度降低、濁度升高,養殖的環境會改變;他解釋:「大量的淡水從閩江口流出,使海水鹽度下降。」至於夏天,劉剛表示:「要考慮養殖的設施禁不禁得起颱風考驗。」
劉剛還說,北竿的海域適合養九孔;九孔所需的海水鹽度在千分之廿五到千分之卅三之間,北竿海域鹽度一般介於千分之卅二到千分之卅三,很適合;可是梅雨會讓鹽度降到千分之十九,如此九孔會死亡。
該調查分兩次舉行,九十五年十一月及九十六年二月各一次,顯示北竿、東引南面與東引北面各海域測點有不同的水質測量;北竿海域有較低的透明度、較高的濁度及懸浮固體;導電度在三個海域沒有明顯差異;北竿海域的生化需氧量稍微高過東引海域;北竿海域的營養鹽數值也稍微超過東引海域;三海域的重金屬含量都很低;至於溶氧標準,北竿海域及東引海域均在5.0mg/L以上,屬乙類以上至甲類標準;以BOD標準,北竿海域第一次調查屬乙類至丙類標準,第二次調查屬丙類標準;東引海域第一次調查屬甲類至乙類標準,第二次調查屬甲類至丙類標準。
各項底質結果:銅、鉛、鋅與汞的數值都在正常範圍,而且三海域無明顯差異,粒徑分析顯示三個海域都以泥為主的底質型態;可看出兩次調查均受東北季風影響。
歷時一年的馬祖海域養殖環境評估調查,終於在昨天發表期中報告,該調查計畫的執行年限從九十五年十月到九十六年九月三十日。
馬祖海域養殖環境評估調查出爐
- 2007-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