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首任記者出書「馬祖.高雄.我」 憶地區50年前

  • 2007-09-26
 縣府文化局長劉潤南(右二)前往高雄拜會馬祖日報社第一代記者周嘯虹(中),雙方相談甚歡,左一為本報編輯李慧貞、左二文化局課長吳曉雲、右一為本報編輯吳賽玉。周嘯虹特別致贈親筆著作「馬祖.高雄.我」一書給該局收藏。(圖:縣府文化局提供) 

 縣府文化局長劉潤南(右二)前往高雄拜會馬祖日報社第一代記者周嘯虹(中),雙方相談甚歡,左一為本報編輯李慧貞、左二文化局課長吳曉雲、右一為本報編輯吳賽玉。周嘯虹特別致贈親筆著作「馬祖.高雄.我」一書給該局收藏。(圖:縣府文化局提供) 

 【本報訊】老兵不死,只是逐漸凋零;馬祖日報今年已經邁入第五十年歷史,回到民國四十六年九月三日馬祖日報社成立的時候,當時第一代記者周嘯虹先生還健在,現年已七十五歲高齡,長年居住在高雄;縣府文化局長劉潤南、文化推廣課課長吳曉雲日前前往高雄觀摩地方文化館時,並順道拜訪周嘯虹先生,雙方相談甚歡,周嘯虹特別致贈滿載他馬祖回憶的親筆著作「馬祖.高雄.我」一書,給文化局珍藏,劉潤南也邀請周嘯虹明年春暖一定要回馬祖看看,相信對其現正撰寫自傳內容一定很有幫助。
 縣府文化局日前由局長劉潤南、課長吳曉雲率多位社區發展協會幹部及文化館申請單位代表馬祖日報編輯人員李慧貞、吳賽玉前往高雄,進行高雄市文化建設觀摩參訪,並順道前往拜會現居高雄的馬祖日報社第一代記者周嘯虹先生;周嘯虹對於有「馬祖客人」來訪,喜悅之情溢於言表,個性開朗健談的他,馬上拉著劉潤南促膝長談二小時。
 談及此行的主要來意,劉潤南指出,文建會在積極推廣地方文化館的成立,此行就是來考察觀摩高雄文學館、武德殿、兒童美術館台灣美電影文化館等高雄當地知名的文化館;而馬祖日報社現配合該計畫,正申請成立「馬祖故事館」,現正評選規劃當中,如果能順利成立,屆時揭幕典禮上有「第一代記者」的出現,相信必能更添光彩,也邀請周嘯虹先生明年春暖一定要回馬祖看看。
 說到當年奉命創辦馬祖日報,周嘯虹眼睛馬上一亮,記憶清晰得彷彿就像昨天才發生;他說馬祖因為交通不便,配合船期看到的都是歷史新聞,有一次國防部長俞大維巡視馬祖,當地政治部主任提出創辦鉛印報紙的請求,部長立即答應,馬上交代當時的軍聞社社長漆高儒展開籌畫工作,籌備經費也僅二十萬元。
 而當年在前線辦報實為不易,周嘯虹說他在四十六年五月進駐馬祖,他和趙鴻舉同時接辦了油印的馬祖日報,另一位記者是戰地政務大隊戚宜君,鉛印工作也是在馬祖進行,日發行量僅五百份;三位記者他專跟軍中長官,一位跑民間、一位顧離島,人員不夠就抓識字的阿兵哥來調用,沒編輯台就搬報廢的桌球桌來用,四開的報紙版面塞不滿怎麼辦?就擷取軍聞社與中央社的「愛國文章」充數,有了印刷機但是馬祖沒電,就要靠手搖發電來帶動機器運轉,畢竟當時戰亂一切克難,因為不論軍或民,都是「過一天算一天」的複雜茫然情緒。
 周嘯虹退役之後,就一直在媒體工作長達四十餘年,是國內少數的資深記者兼作家,未曾一日中斷筆耕,已集數千萬字;不論是記者型的作家或是作家型的記者,其作品都有一共同特色,就是寫實主義,但能兼顧文學的華麗與新聞的寫實,周嘯虹是其中的一位異數。
 「馬祖.高雄.我」一書,初版於民國九十年發行,由爾雅出版有限公司出版;書中包括「銀翼與藍天鵝」、「追憶馬祖日報創刊」等多篇散文,都是詳述周嘯虹先生在馬祖軍旅生活的趣味記事及生活點滴,多篇文章中也是附帶談及馬祖回憶;該書現在文化局附屬圖書館有收藏,歡迎有興趣的軍民前往借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