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所有疾病治療的原則,對發展遲緩兒童也是如此。於早期療育的觀念中,對於已經鑑定為發展遲緩的兒童,提倡「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及早期治療」的整體照顧。美國研究報告指出,對於發展遲緩兒童,在三歲前及早做療育的工作,其療育成效將是三歲以後的十倍。因為零至六歲的幼兒,其神經仍屬發展時期,所以及早介入可及早促進發育,對孩童之後的日常生活獨立,提升優勢能力,降低併發症發生,減少旁人協助等!
要了解孩童的早期療育,首先要知道什麼是兒童的發展。小孩從出生到長大成人,最明顯的變化有兩個。一個是生長,身體由小變大,長高、長壯;一個是發育或發展,就是各器官或功能的成熟,開始坐、站、爬、走及說話。長輩說的「七坐八爬」,就是形容孩童大約七個月會坐、八個月會爬,是正常發展的表現。兒童的發展大致上有一定的順序,如果一個孩子的發展停頓了、落後了或偏差了,就是發展遲緩。比方說,孩子兩歲了還不會走路(一般兒童在一歲半以前會走路),兩歲了還不會說話(一般兒童一歲半前會叫爸爸、媽媽),這些都是發展遲緩的表現。
為什麼有些兒童會發展遲緩呢?造成遲緩的原因很多,有些是大腦損傷或異常所造成如唐氏症、新陳代謝異常、腦性麻痺、癲癇等。有些是身體疾病造成如黃疸等,有些是聽力或視力缺失而引起或環境刺激不足,也可以是造成發展遲緩的原因。但有些則無法確定原因。另來自貧窮、營養不足、受虐待、未成年父母、嚴重家庭問題的環境危險群幼兒,也可能造成發展遲緩。種種因素造成孩子比同年齡孩子的發展表現落後20%的時候,我們就把這類孩子稱為「發展遲緩兒童」。
而早期療育包括:養育、治療、教育,三者環環相扣,所以早期療育並不是一種單一特定的醫療或教育方式,而是多種專業的共同參與。早療團隊除了小兒科醫師外,還包括了其他專科醫師(如復健科醫師、兒童心智科醫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語言治療師、心理師、社會工作師及特教老師等。團隊成員以兒童及其家庭為中心,以專業知識為背景,利用兒童及其家庭目前擁有的能力及優勢作養育諮詢,並提供疾病的治療或功能的訓練療育。除了盡可能訓練新的功能發展,也提供合適的社會資源及教育資源以供利用,以處理孩子在各成長階段中不同的問題;且專業間應盡可能建立溝通的模式,互相討論、彼此了解,以及分享療育的經驗,因此早期療育是一以家庭為中心的「跨專業的整合式服務」。
對於零到六歲間的兒童,因其身體及動作處於發育的關鍵時期,物理治療是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項醫療處理。以下針對早期療育中的物理治療,做簡單的介紹:
1.促進發育:利用專業觀念和方法,以激發出孩子潛在的發育能力。
2.分析問題趨向:透通專業的評估,密切注意孩子在肌肉骨骼及運動能力方面的發育趨向,以能及早預防異常的發育。
3.降低殘障程度:減低已有異常發育的障礙程度。
4.預防併發症:維持骨骼肌肉系統的最佳狀況,防止如:肌肉縮短、骨骼形狀發育不全、關節攣縮、習慣性失用等的可預防性問題的產生。
5.促進全人的發展:藉著與其他專業的溝通與合作,引導孩子健全的全面發展;如:除了著重肢體感覺運動功能的治療外,同時也關注孩子的口腔動作能力、認知功能及情緒人際社會性的發展等。
6.支持家庭的照顧:教導家屬正確的養護觀念與方法,使家屬能有效的照顧其特殊孩子。
早期療育對遲緩兒童之重要性 文/縣醫物理治療師林菁霞
- 2008-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