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近期最有話題的國片,非《花漾》莫屬;上映一週票房收入僅400萬左右。根據聯合報報導,影評人道出問題所在:台灣雖興起本土國片熱潮,卻未同步提升電影產業從製作到宣傳等基本面問題,以致文化部及部分影劇圈心目中的大片《花漾》表現不如預期,無法接棒延續這兩年國片熱。
看過電影的影友在網路上發表意見,認為主要的演員口條與扮相不佳,而且劇本稍嫌鬆散,預告片內容不夠吸引人,不能讓人掏錢進電影院看《花漾》。
有網友指出,導演周美玲前兩部作品《刺青》和《漂浪青春》都有深刻的角色刻劃,但《花漾》卻沒辦法讓觀眾跟著角色入戲,令人失望。
影評人麥若愚表示,台灣電影看似熱潮回春,但很多技術和劇本其實還沒準備好,一旦基礎扎根不穩,擁有再堅強的偶像卡司包裝,也不一定能賣座。況且景氣不佳,台灣觀眾進戲院消費行為轉保守,如何抓到觀眾的口味或認同,才是決定電影能否賣座的關鍵。
影評人膝關節表示,才上映一週,現在就對電影成敗下定論還太早,《花漾》與好萊塢電影《神隱任務》和《無敵破壞王》等片同檔期,競爭上確實比較辛苦,從現實面來看,票房要好或者口碑要佳,才可能在戲院生存續演。
膝關節認為,電影其實包括預告片、海報、以及片名等因素,往往就能決定這部電影的吸引力,不只《花漾》,很多大陸、台灣電影都有類似問題,前端的宣傳與消費者無法產生共鳴,這都是國片要成熟必須顧慮的關鍵。
《花漾》爆冷 觀眾:劇本稍嫌鬆散,演員口條與扮相不佳
- 2013-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