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曹重偉報導】近來透過臉書進行的購物詐騙案件風行,連江縣警察局特別表示,今年度截至目前為止,類似透過臉書訊息詐騙案件,馬祖地區已陸續發生9件,受騙金額達10萬9385元,其中現役軍人有5件、教師1件、護理人員2件、工人1件;以學歷分析碩士1人、大學5人、專科1人、高(國)中各1人;而購買的商品多係時下流行的iPhone手機、演唱會門票或是團購奶粉等;單筆受騙金額最高是4萬元。
根據資策會創新應用服務研究所5月公布資料顯示,台灣每人平均擁有4個社群帳號,其中有Facebook(臉書)帳號者計90.9%、有LINE帳號者計87.1%,分居台灣社群軟體前兩名,數量可觀。但另根據刑事警察局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全國受騙案已高達4325件,遠超過國內拍賣平台詐騙案,成了犯罪溫床,呼籲民眾勿使用社群軟體購物。
縣警局表示,使用社群軟體購物危機重重,且沒有任何保障,民眾不要使用社群軟體購物,理由有四,分別包括「你不知道正在聊天的對象是誰?」、「你不知道真實賣家是誰?」、「你不知道買的商品是什麼東西?」和「你不知道轉帳完成後收不收得到東西?」。
以地區實際案例為例,日前一位陳姓現役軍人日前在瀏覽臉書時,看到有位退伍的學長刊登「通訊行開幕促銷iPhoneX限量5支,一支只要2萬元」的發文內容,便透過臉書聊天室詢問對方訊息真假,隨後獲得好友保證並請他加入一個通訊行的LINE帳號,可直接和賣家詳談。
縣警局說,陳男當時不知學長臉書帳號已遭詐騙集團冒用,當他以LINE和賣家詳談時,對方以「活動只限當日,若未先匯款預訂,機會就要讓人…」等話術要他馬上匯款,除避免直接接觸,也造成警方查緝的斷點。
陳男立即將此「好康」消息告知其他4位同袍,集資後立刻去郵局匯款新台幣2萬5千元訂金到賣家帳號後,對方告知將安排出貨並請他耐心等待,但苦等3天後仍未收到貨,詢問賣家竟不讀不回,打電話和臉書友人確認才知對方臉書帳號遭冒用,自己是遇到詐騙。
縣警局長王鳳輝提醒,民眾透過社群軟體私下購物,除轉帳匯款單據外,根本沒有發票、收據、刷卡等交易紀錄資料和購物歷程可供查詢。此外,有些民眾在購物過程中雖看到產品美圖,但許多限量好康的促銷活動都是詐騙集團盜用網路圖片取信被害人,且商品標價與市售價格顯不相當,因此透過社群軟體私下交易購物者,逾7成報案人收不到商品,另有1至2成報案人所收商品和廣告頁面完全不同,有人買硬碟卻收到鐵板、買空拍機竟收到迷你電扇,詐騙金額動輒2千至4萬元,呼籲民眾一定要提高警覺,不要貪小便宜,才能避免財損。
臉書詐騙 地區陸續發生9起 受騙金額逾10萬元
- 2017-12-06

臉書購物詐騙案件暴增,警方呼籲民眾勿使用社群軟體購買商品。(圖:連江縣警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