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總蔡曜同醫師引進客製高位脛骨截骨矯正術 免換關節

  • 2020-08-29
 膝關節炎免換關節,支援馬祖的三軍總醫院骨科主治醫師蔡曜同(右)引進客製化3D列印導切板輔助微創高位脛骨截骨矯正術,成功化解不適又保住天然膝蓋。(圖/文:曹重偉)

 膝關節炎免換關節,支援馬祖的三軍總醫院骨科主治醫師蔡曜同(右)引進客製化3D列印導切板輔助微創高位脛骨截骨矯正術,成功化解不適又保住天然膝蓋。(圖/文:曹重偉)

 【記者曹重偉報導】三軍總醫院骨科主治醫師蔡曜同派任至馬祖支援連江縣立醫院骨科的門診及手術業務,積極引進各種醫學中心等級之先進手術,達到病人不動醫師動的目標;近日特別引進客製化3D列印導切板輔助微創高位脛骨截骨矯正手術,製作出專屬於病人自己的客製化導切板,恢復快速效果良好;蔡曜同說,希望藉此服務馬祖鄉親免於往返台灣舟車勞頓,在馬祖就能夠得到世界級醫學中心的治療水準。
 居民張阿姨年輕時就嫁到馬祖來,含辛茹苦拉拔五位小孩長大成人,由於過去長時間負重工作,加上馬祖地區地勢起伏大,有許多陡峭之上下坡,導致近幾年來張阿姨一直因為雙膝內側疼痛所苦,最近連兩隻腳的腳踝都痛了起來,過去曾接受玻尿酸注射等治療都沒有顯著的效果,於是到縣立醫院求助。
 蔡曜同經過詳細問診及理學檢查,發現張太太雙膝均內翻變形,就是俗稱的O型腿,疼痛的位置就在兩側膝蓋的內部,並且兩側的腳踝也因為膝蓋的變形,導致行走時受力不均造成疼痛。
 在安排X光檢查後,明顯發現張阿姨雙膝內側的關節空間皆有狹窄的現象,主因是因為軟骨被磨損所造成,所幸外側和前側的關節面都還很健康,此狀況符合高位脛骨截骨矯正術的適應症,接受此手術可以很有效地矯正O型腿的變形及改善症狀,甚至可以讓膝蓋軟骨再生,回復到退化發生之前的膝蓋功能。
 蔡曜同表示,馬祖因為地勢險峻,許多長者因為年輕時生活環境的原因,常常要搬或背重物行走於非常陡峭的上下坡地形,長久下來造成了膝關節的磨損退化,而其中以內側關節面退化占了大部分。
 目前治療方式可分為手術以及非手術性的治療;非手術性的治療主要以減重、消炎藥物、玻尿酸注射及自體濃縮血小板血漿為主,若治療過後不見成效,就必須考慮接受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有內側皺壁且輕微退化的患者接受關節內視鏡的手術能夠有效改善症狀,對於只有內側單一關節面的退化性關節炎,目前世界潮流可以使用高位脛骨截骨矯正術或是部分人工關節置換治療,至於多個關節面退化的嚴重膝關節炎,就只能接受全人工關節置換來治療。
 蔡曜同引進客製化3D列印導切板輔助微創高位脛骨截骨矯正手術,將病人術前X光以及電腦斷層等數據傳送至台灣,並與電腦工程師縝密討論及規劃,設計並利用最新3D列印技術,製作客製化導切板,於手術中精準做出矯正的角度,並且保留患者自然的膝蓋以及周邊韌帶,將O型腿矯正成直的,大幅降低膝蓋內側不正常受力,並達到有效止痛甚至軟骨再生的效果,手術傷口僅需要4到6公分即可完成,手術時間快,出血量少,術後疼痛輕微並且恢復快,隔天即可以使用助行器下床行走。
 此外,高位脛骨截骨矯正術相較於人工關節置換,並沒有切除掉任何膝蓋的重要構造,完整保留患者天生的膝蓋,在恢復之後的彎曲及活動更為自然,術後可以回復到工作崗位及運動。
 蔡曜同表示,馬祖鄉親如果有內側膝蓋疼痛的症狀,可以試試看立正站好將兩隻腳踝併攏,自我檢查看看立正時雙腳膝蓋能否靠在一起,如果立正時雙膝之間還有很大的空間可以讓手伸進去,那就很有可能是膝蓋內翻變形造成O型腿,此時身體的重量傳至下肢時,就會都壓在膝蓋內側,造成內側膝關節更加磨損惡性循環,越早接受適當的治療,可有更多的機會能夠保留住自己的膝蓋,往後不必動更大的手術來治療退化性膝關節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