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莒日前開鑿一口寬口井,經過報導引起讀者興趣,
因為在現代人已經很少觸及水井。其實,在地區雨量不
足、水源困難的情況下,開鑿水井或整理水井,是有其
必要的,而且叫lash;能還不低。
現代年輕人在自來水供應下,如果不是刻意安排參觀
,可能連水井的模樣都不太清楚,但是地區的中老年人
就不同了,他們對水井既深刻又有感情,因為曾經和水
井「同甘共苦」過。我們知道,早年的水井是鄉親賴以
維生的水源,「挑水」在鄉村是共同的語言,聽起來既
熟悉又溫馨,更富感情。「挑水」有結伴而行,有井邊
聊天,甚至因挑水培養出情感而走入禮堂,這方面的故
事很多。
全縣四鄉五島都有水井,出水量有多少,並沒有統計
資料,但我們不妨從人口得到數字。島上的民眾和阿兵
哥,在鼎盛時期,人數至少有三、四萬人(六十年代)
,單單民眾就有一萬七千人左右,儘管當時生活落後,
軍民也很節省水源,但是這麼多人的飲用水依然可觀,
由此證明,過去地下水源是很豐富的,可惜這些水井於
自來水供應後,叫lash;能慢慢減低,甚至遭到被棄置的命運
。有這麼一說,水井長時間不用,水源就會毗lash;竭,此話
水井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 2002-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