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馬祖這個地名,常常出現國內媒體,事務包羅萬象,有正面也有負面,不論好壞,只要是真實的,我們都要接受,然而,有些報導無中生有,為地區帶來很大的困擾,也使好不容易建立的馬祖良好形象,受到嚴重的扭曲和傷害。現今媒體競爭激烈,媒體之間為了搶新聞,記者已到不擇手段的地步,在這種「是非不明」的輿論環境下,我們必須特別謹慎,可是更不能沉默,對於不實報導,除了表達嚴正立場之外,必要時甚至提出抗議,這是維護地區權益應有的作為和表現。 綜觀最近台灣平面和電子媒體對地區不實的報導,包括有「假馬祖人」、「金馬離島一老翁疑似死於SARS」和「馬祖牡蠣重金屬超過世界標準」等,對此,政府的反應是,縣長陳雪生對「假馬祖人」新聞事件,立即表達嚴重關切和抗議;有關「金馬離島一老翁出現疑似SARS病例而死亡」,經查明是金門人,縣衛生局也要求東森新聞台更正;至於「馬祖牡蠣重金屬標準過高」報導,縣環保局則持保留態度,整體而言,地區相關單位都做了處置,但是在語詞上則有很大的差別。 所謂「人怕出名」,地方也一樣,開放觀光後的馬祖,儼然成為一個國際島嶼,再者,地區在生態保育、社區營造、環境美化以及聚落保存方面表現良好,且得到多次國家級獎勵,特別是「小三通」的實施,關係到兩岸關係和國家政經發展,因此,馬祖的作為,引起國內外媒體興趣、重視和報導,誠為大大有名了,這種情勢原本是我們所期待的,因為馬祖要發展觀光,要走出去,首重形象與曝光率,而媒體無遠弗屆,是最好、最快、最有效的宣傳,可是任何一條新聞,都必須是正面的,如果像最近這幾則錯誤的報導,出現在國內外媒介,地區反而受到傷害。 媒體功能大,殺傷力亦強,正因為如此,政府部門需要與媒體之間,保持良好的互動關係,從中央到地方,政府均設有新聞單位,便於連繫和溝通,連江縣政府在組織再造中,特別增設新聞課,凸顯對媒體的重視,也符合環境需要。不過,新聞單位組織大致相同,功能卻不見得一樣,人員素質和敬業精神,是成敗的關鍵,如果運用得當,可以減少或避免錯誤新聞發生。 除了和媒體保持良好互動之外,對於一些未經查證而刊登,且發生錯誤的新聞,有關單位一定要加以澄清,因為不講話,就表示默認,其殺傷力極大。馬祖在過去實施軍管,新聞界很少理會地區所作所為,可是,現在的馬祖已實施自由民主,發展觀光,加上「小三通」,地位愈來愈重要了。一個開放的社會,總會引起媒體的興趣,所以,政府今後要瞭解媒體動向,特別要和記者保持互動關係,建立溝通管道,即使不為我「所用」,至少也可以避免錯誤新聞出現。同時對於不實報導,適時提出糾正,為地方爭取應有的權益。
針對媒體錯誤報導,勇於表達地方立場
- 2003-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