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引鄉有七棟海砂屋,經過專家實地勘察和評估,指出損壞十分嚴重,建議立即採取有效措施,避免造成突然災害。其實,地區早年建築的房屋,絕大多數使用海砂,這些房屋結構,多多少少也出現一些問題,基於安全考量,有必要作一次全盤性評鑑,由政府和業主共同努力,以避免危險和意外事故發生。 我們知道在戰地政務實施半個世紀期間,地區大大小小建設,都是由國軍部隊協建,當時政府財源困難,民眾生活也不充裕,能省則省,所以多數採用海砂,以地區地理環境,北竿的砂最多,東引則最少。據瞭解,南竿一些重大建設,因為本島海砂不足,還從北竿運補,東引缺乏沙灘,可能也需要外島支援。建設有階段性的,過去環境因素,把海砂用於建築,或許是不得已的,可是,現在如果出現問題,就要面對。 在所有海砂房屋中,以各島店鋪住宅式建築最為集中,數量也最多。所謂店鋪住宅式,即一樓經商,二樓住家,一方面可以發展商業,一方面改善居住環境品質,在當時很受用。這些建築大致都是使用海砂作建材,現在則有不同程度的結構問題,最為常見的是,混凝土剝落和鋼筋外露現象。這些問題之所以沒有凸顯出來,主要原因在於其房屋結構「互補效應」,因為住宅連結在一起,自然產生彼此「牽制效果」,問題也被模糊起來,可是,許多業主心裡有數。問題還不僅如此,今天鄉親有錢,也有需要,在原本就不結實的住宅上加蓋,甚至一加就是兩三層,外觀很好看,實際卻充滿變數,特別是地震的潛在威脅。儘管地區沒有強震記錄,可是大環境在改變,任何人無法預料,還是小心比較好。 地區既然已經存在海砂屋,而且出現一些問題,與其存在危險,不如面對,東引鄉公所能夠邀請專家前來,協助鄉親評鑑,瞭解問題所在,並提供改善辦法,是便民利民工作的一大突破,值得其他各島借鏡和重視。由於處理海砂屋需要投入龐大人力與物力,因此,政府和業主必須通力合作,以爭取時效。 在政府方面,公共安全是政府所重視,相關的,房屋結構問題也為政府所關切,全縣四鄉五島既然存在那麼多海砂屋,又出現一些問題,基層單位應該深入瞭解,作最妥善的處理,不要等到問題嚴重,甚至發生事故時再來面對,屆時政府即使出力也不討好,東引在這方面的表現,顯然已走在各鄉之前。 在業主方面,店鋪住宅也好,一般房屋也罷,動輒需要數百萬,興建談何容易,又何況是拆除,業主自然有所考量,非到萬不得已,是不會動手處理的,然而,居家安全比什麼都重要,絕不能讓海砂「作祟」。 過去因為建築使用海砂,不但造成今天房屋結構問題,也嚴重破壞海岸生態環境,這是時代的悲情,我們或許可以寬容對待,但是,房屋安全問題,卻要解決。
地區存在不少海砂屋,也有許多問題待解決
- 2003-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