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隔大陸農產品,消費者有保障

  • 2003-05-03
 隨著小三通的實施和兩岸客貨往來,大陸各種物品,充斥地區市場,讓消費者有所選擇,這原本是件好事。然而,大陸物品良窳不齊,如果購買不慎,可能會出問題,特別是農產品最令人憂心,主要原因在於農藥含量過高。再者,大陸列為疫區,家禽畜牧等肉品也不保險,為此,如何區隔大陸和本地的產品,為地方各界所關切。連江縣政府決定先從蔬菜下手,採用「專用束縛帶」,註明「馬祖地區自產生鮮蔬菜」,一目瞭然,這種做法很簡單且富創意,不僅保護在地產業和農友權益,也提供消費者正確的資訊。 大陸以地大物博見稱,由於農村勞力過剩,產量龐大,生產的各種農產品,成本十分低廉,在大陸市場,一斤蔬菜台幣不到幾元,可是運到馬祖,價格提升數倍。目前大陸蔬菜還不能合法進口,可是因為利潤很高,仍然會有走私情事。不但對在地農業是一大打擊,同時消費者健康也受到威脅。據瞭解,大陸民眾於種植蔬菜、水果時,即將農藥放入土壤之中,使農藥伴隨著植物生長,如此從小到大都離不開農藥的情況,地區農村少見。連江縣衛生局針對這些產品進行化驗,多數有問題,顯示其農藥含量的確偏高,軍民最好不要購買。現代人把食物衛生和安全列為第一,如果產品沒有保障,即使再便宜,也不要輕意嚐試。大陸農產品在地區之所以有市場,多數軍民不清楚其來源,誤認是在地產品,未來有了「束縛帶」作區隔,消費者必須有所警惕,不會把健康當兒戲。不過,這種做法只能說是治標,如何輔導在地農友轉型,生產高經濟價值的農產品,且配合觀光業發展,才是治本之道。 在大環境衝擊下,全世界農業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地區也不例外。近年來,全縣四鄉五島農業沒有重大突破,務農的仍然是那些老臉孔,產地景象也依舊,現在所生產的蔬菜,仍然以阿兵哥為銷售對象,可是兵源不斷在減少,不但需求量降低,而且很不穩定,偶爾還會出現「變數」,例如部隊揚言減少或停止在地區購買時,政府或民代又得「忙碌」一番,或要求或爭取,讓軍方回心轉意。這種反反覆覆的產銷情況,不是長久的辦法,唯有農業轉型,自力更生,農村才有第二春的希望。 今天政府能夠先對大陸蔬菜下手,是務實的做法,畢竟農業轉型和發展,不是一蹴可幾的,不過大陸除了蔬菜之外,家禽畜牧肉品問題也很大,以地區銷售最大宗的豬肉而言,大陸就很便宜,價格不到地區的五分之一,傳聞離島曾有走私進口,實際情況如何,有待查證。如果政府也能夠加以區隔,不論何種方式,只要讓消費者知道肉品是來自何處,就達到保障消費者權益目的。  在兩岸貨物運輸、物品進口,沒有制度化之前,政府或民間對於大陸貨物應該特別謹慎,尤其是關係到軍民健康的農產品,更要注意其品質,蔬菜如此,肉類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