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引和北竿兩座海水淡化廠,先後正式啟用,為離島提供穩定而充裕的水源。這項設施固然費用很高,可是有其經濟價值與功能,特別是地區雨量不多,經常出現缺水問題,有了海淡廠之後,供水為之穩定,即使雨量充沛,也可以備而不用。因此,海水淡化設施可以列為地區未來水利建設重要思考目標。 海水淡化技術起步很早,隨著科技發達,功能愈來愈高,成本則不斷降低。在全國各縣市中,以澎湖缺水最為嚴重,也最先採用海淡水,效果很好,受到當地歡迎,地區緊接在後,先是南竿設廠,彌補水源之不足,正因為其功能,離島才跟進。水和電是一個社會不可或缺的設施,充裕的水電供應,不但能夠促進產業發展、提升生活品質,更有安定人心的力量。今天馬祖已經是個開放的社會,觀光等產業蓄勢待發,不論是在地鄉親或外來者,他們在投資產業時,首要的考量就是當地的基礎建設,交通、水電不可少。所以,我們致力水源開發,不僅在提供軍民需要,也在奠定產業發展基礎,使業者可以大膽進駐馬祖。 就以眼前的馬祖來看,供水已經吃緊,年來,隨著社會開放和生活品質提升,軍民對於水的需求相對增加,政府積極推動水利建設。目前最大的一項水利工程,馬港后澳水庫已經開始施工,其他離島也有小型水利建設,可是受限於地理環境,無法繼續興建大型水庫,大概只能在截流系統方面著力,效果十分有限,在水源開發不易的狀況下,海水淡化正好派上用場,現在全縣除了東莒,其他各鄉都有海淡廠設置,而且陸續啟用,目前正是地區缺水的季節,海淡廠的功能適時發揮,軍民稱慶。 海水淡化的成本的確很高,水量也不大,非一個大都會或人口龐大的縣市所能採用。然而馬祖不同,幅員有限,人口不多,像是東引或西莒,全島每天的用水量,大約在五百噸左右,一組海水淡化設施,如果正常供水,恰恰好可以因應;況且,各島都有現成的水利設施,兩則相互支援,可以產生互補效應,使供水更趨穩定。即使南、北竿用水量比較多,也可以增加機組來因應,所以,每個縣市特性不同,海淡廠在其他地方或許發揮不了經濟效益,可是很適合馬祖。 再者,我們如果把海水淡化成本和運水費用作比較,舉例,馬祖從台灣或大陸的運水費用,就比海水淡化成本來得高。地區今年的雨水不多,南竿地區自上個月開始從台灣運水補給,其運費雖然是中央補助,卻也是國家的資源,人民的納稅錢,當用則用,能不用最好少用,這是國民應有的態度。我們重視水源供應,也要注重其成本效益,如果有了一個既經濟又穩定的水源政策,當列為首要考量,海淡廠就是主要的對象。 全縣四鄉五島,已經設置四個海水淡化廠,使供水趨於穩定,然而,水和電一樣,隨著社會發展而增加,未來仍應將海淡廠列為水利開發的重點,因為它適合地區需要。
海水淡化功能,地區充分發揮
- 2003-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