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輛成長的喜悅與隱憂

  • 2003-05-06
 馬祖通訊本期報導,地區過去十年來各種車輛成長快速,尤其是小客車的成長率高達近六倍,相當驚人,車輛增加表現地區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具有正面的意義,可說是喜事,然而,車輛如果管理不善,對於環境維護、交通秩序和社會安全都有負面的影響,如何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值得政府和民間思考,更是政府未來施政努力的目標。 交通被視為建設之母,同樣的,車輛則是社會進步的指標,特別是在馬祖,鄉親感受很深。因為地區實施長達半個世紀的軍事管制,此一時間,政府公共建設無法推展,民間生活也很困難,政府財政更為拮据,在經濟發展受阻的情況下,早年沒錢買車,各種車輛很少,且以軍車和重型機車為主。十年前,馬祖在體制上脫胎換骨,戰地政務走入歷史,地方自治實施,為社會帶來新的面貌和新的希望,由於中央挹注地方龐大建設經費,公共工程大步邁開,政府和民間活動趨於熱絡,鄉親生活也獲得顯著的改善,各界有能力也有需要購買車輛,這是各種車輛快速成長的主因。 馬祖車輛從無到有,由少變多,的確很可喜,然而,車輛多了,如果管理不善,則產生許多問題,事實上,現在已經發生,像是停車場、交通秩序和環保等問題,我們加以討論。 在停車場方面,「馬祖通訊」指出,四鄉五島除了北竿和東莒之外,其他各島都面臨停車位不足問題。這是事實,然而,今天的停車問題,不僅出自缺乏停車位的地方,一些已經設置或規劃停車場的鄉村,依然出現停車亂象,甚至於違規停車,這顯然與政府執法能力有關,我們以為,車輛和停車位是相輔相成的,政府必須克服困難,除了開闢或規劃停車位,更要嚴格管理車輛停放位置。 在交通秩序方面,由於車輛大幅增加,交通事故頻率,也相對提升,其中最受重視的是開快車,少許計程車業者,因為搶生意趕路,經常超速行駛,不但讓乘客特別是觀光客心驚膽戰,而且容易肇事,其次,部分工程車在裝載建材時,也沒有依規定處理,有時超載,建材如砂石散落一地。凡此,都是違規的行為,更不是一個觀光區應有的現象。 在環保方面,車輛多對於環保的衝擊是可以預期的,例如空氣汙染、噪音和廢棄車輛等等,可是,如果政府和車主配合,可使衝擊力道減到最低,目前最大的問題在於廢車,由於地區對於車輛進口,是採取開放式的,任何車輛都可以進出地區,一些營造廠於工程推動時,進口工程等車輛乃無可厚非,可是其車況良莠不齊,有些破損的車輛,於工程完畢後,置之不理,造成地區環保問題,即使政府處理,也要投入人力和經費。 車輛大幅增加,固然有其利與弊,可是整體而言,仍有正面意義,至於車輛所衍生的問題,只要政府和車主能夠面對,必然可以獲得改善和解決,我們充滿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