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鬆認定是治標,加強防疫為治本

  • 2003-05-20
 行政院SARS防治紓困及防治委員會作戰總指揮李明亮指出,由於離島醫療缺乏,對於SARS病例處理,一定要早日作業,採取寬鬆的認定標準,不要等到事態嚴重到無法控制才後送。面對外島三縣疫情有加溫的疑慮,中央防治機構適時作出支援,我們表示欣慰,不過,寬鬆認定只是治標,應該增加地區防疫和醫療相關設施,避免地區受到感染,才是治本之道。 外島澎湖、金門和馬祖,已經分別傳出疫情,馬祖出現一個冉姓軍官病例,金門則有老阿婆感染,澎湖最為嚴重,署立澎湖醫院一度計畫封閉。就疫情程度來看,馬祖是比較輕微的,而且冉姓軍官是外調來馬,發病後送台灣後地區沒有出現感染情事,這是相關單位用心和軍民配合的結果,我們暫時鬆口氣,可是絕不能大意和自滿,因為「病毒就在你我左右」,各界稍有不慎,可能就會惹禍上身,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環境現實。 外島防疫工作,最大的問題在於防治和醫療設施的不足,一旦出現疑似病例,常會面臨束手無策的窘境,在金門和澎湖就出現類似情況,疑似病例不但沒有醫院敢收容,航空公司也拒絕搭載,此情此景令人憐憫,對患者而言,是雙重的打擊和傷害; 這個問題,李明亮已經做了明確的表示,強調根據法令和辦法,航空公司必須配合病患後送作業,有關駕駛員防護裝備和防護須知,也由疾病管制局提供,我們希望這項措施能夠落實。 SARS病毒或許是無孔不入,可是如果防範得宜,依然可以做到很安全,因此,在強調防治工作之前,應該先有周全的防疫配備,金門之所以發生疑似患者無處收容窘境,就是因為準備不夠所致,如果各種防護用具齊全,院方似乎沒有理由拒收病患,而航空公司和駕駛員在面對SARS時,懼怕心理是正常的,然而有了充分設施和知識,加上法令限定,他們又豈能不准患者上機,政府啟動防治政策,重在制度和執行,沒有特例,也不容藉故推辭。 我們不瞭解澎湖、金門的做法如何,也不清楚問題的癥結所在,地區的防疫工作顯然比較周延,在軍政和民代密切協調和努力下,不論是隔離場所、後送體系,都有很好的規劃,不過,現在只是「備戰」,要到真正「作戰」出現病例,才是考驗規劃是否奏效的時候,當然我們期待一切平安,所有規劃和設施都是備用的。 由於地區資源有限,又地處外島,許多防疫工作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所以儘管地方做了很多努力,依然有加強的必要,像是機場和碼頭檢疫工作人員的充實、口罩的供應和醫護人員防護用具等等,有關口罩供應,市場已經出現哄抬物價情況,一只成本不到十元的口罩,竟然叫價三、五十元,而基層醫護人員的防護設施,具有壯膽保命效果,一定要充足。 SARS風暴以來,國人陷入前所未有的恐懼,外島環境特殊,醫療不足,最好不受感染,否則問題比台灣更為嚴重,我們在加強防疫中,也期待中央落實「後送寬鬆認定」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