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回饋「取之社會用之社會」意義重大

  • 2003-05-21
 地區駿富營造董事長陳國禮致贈連江縣政府外科手術口罩一萬個、防護衣五百件,由縣長陳雪生代表接受並致謝,他指示衛生局,一定要把口罩送到鄉親手中,特別是學生安全和健康。國內發生SARS疫情以來,台灣許多企業家伸出援手,以不同的方式和資源,協助政府加強防疫措施,地區也不落人後,駿富營造開風氣之先,具有拋磚引玉效果,意義重大而深遠。我們常說「取之社會用之社會」,企業因為社會進步而成長,在事業有成之後,以具體行動來做回饋,是社會的光明面,值得鼓勵。 在這場SARS風暴中,沒有任何人可以置身事外,國人必須盡心盡力,配合政府各項措施,使疫情早日得到控制,因此,我們認為,今天地方人士為防疫工作所作的努力與奉獻,是在協助地方也在幫助自己,以口罩和防護衣而言,當醫療機構和鄉親擁有並使用它之後,可以避免受到感染,相對的,如果自己有疫情也不會傳染給人家,社會有了這些設施和共識,即使SARS再厲害,也無法侵入,馬祖的抗煞力道相對加強。 地區實施長達半個世紀的軍事管制,在這個制度下,民主政治和民生建設受到傷害,影響所及,產業經濟長期不振,自然也不見較有規模的廠商,縣境商業小本經營,利潤有限,能夠回饋社會的舉動似乎很少見,充其量於年節時,進行一些慰問性的活動。不過回饋社會的方式很多,也不在資源和數量多少,有此心意和觀念最重要。有心又有情乃成就事務的必然過程,馬祖社會能夠長期維持和諧,人與人之間友愛和尊重,就在於大家彼此交往和關照,以及情感的建立,這是地方最大的 資產,更是發展的動力,我們希望大家珍惜,不但要維持更應發揚光大。 企業回饋在國內外十分普遍,特別是自由進步的國家,工業起步很早,對於社會的關注也深,他們視捐助為一種企業對社會的責任,因為出手大方而實際,在社會上建立一定的地位和聲譽。現代人的價值觀不同,有錢固然很好,可是不一定得到尊重,許多不勞而獲的財富,反而造成社會不平現象。而默默耕耘和奉獻的人,才能得到社會正面的評價,我國億萬財閥不在少數,可是在社會的聲譽卻不同,有些很受國人的敬愛,也有被人看不起,成敗端視個人的作為和回饋社會的程度。 地方自治以來,拜社會開放和政府政策之賜,地區各行各業興起,中小型企業也慢慢形成,而營造業、服務業、加工業等便在這個有利的環境下崛起,他們在初創時期,難免會遇到許多問題,可是就長遠看,卻充滿希望,因為馬祖產業發展不會再走回頭路。在諸多新興產業中,駿富營造以其良好的管理和經營,在業界中表現突出,更重要的是,他對社會的關懷和回饋,口罩和防護衣或許所費不多,可是對於SARS防疫工作,是重大而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