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南竿第二民眾公墓,是行動的時候了

  • 2003-05-25
 在南竿鄉第一民眾公墓接近飽和的情況下,興建第二公墓乃勢在必行,且受到鄉親高度關切和期待。這次鄉代會定期大會,鄉代和鄉長能夠前往預定地勘察,實地瞭解情況,是重要的起步。在此之前,縣長陳雪生也有所指示,我們希望經由政府和民意代表的重視,使規劃和建設得以加速步伐,為南竿第二民眾公墓催生。 興建南竿第二座公墓是政府重要施政工作之一,相關單位已有此構想,甚至位置都已經選定,可是缺乏具體行動,主要原因在於這項建設的「敏感」,因為人們都不喜歡和公墓做鄰居。不過,施政工作可以拖延,喪葬不能等待,當第一公墓使用飽和之後,死人要往何處安葬?這是一個既現實又嚴肅的問題,如果公墓沒有規劃和興建,民眾只有「自力更生」,屆時濫葬無法避免,不但造成鄉親困擾,而且自然環境受到更大的傷害,濫葬是政府近年來最為棘手的問題,興建公墓不能再拖了。 在全縣四鄉五島中,以北竿濫葬問題最為嚴重,原因就在於當地沒有公墓設置,這就怪不得民眾自建墓園; 不過北竿的公墓公園化已近完成,啟用之後,可望促使喪葬步入正軌,其他各島現況不同,且以東引鄉最為良好,該鄉的喪葬設施很完善,也沒有濫葬情事,莒光尚在起步之中,人口不多問題也不大,現在應該把焦點放在南竿,特別是公墓用地的取得。 現代人注重環保,也關切生活環境,對於高汙染的設施特別敏感,像是興建發電廠、垃圾掩埋場以及公墓等,這些設施除非是在「三不管的地帶」,否則多多少少都會引起附近民眾的關切和不滿,南竿「珠山計畫」就是一個實例。以地區幅員之小,任何一項重要公共建設,不太可能遠離人群,既然都會出現鄰居,也就免不了出現不同意見和反對聲浪。 土地取得是政府致力公共建設一大難題,未來的公墓興建,將是更大的考驗,話雖如此,政府的態度和決心,依然是成敗的關鍵,當政策已定,透過協商機制,「鍥而不舍」慢慢建立共識,總會走出一條活路。 馬祖最大的資源在自然環境,現在發展觀光業的主要條件也在此,如果這項資產和特色受到破壞,地區將何去何從?而濫墾、濫葬則是自然環境最大的殺手,最近幾年,地區濫墾、濫葬的問題不斷出現,濫墾問題,政府或許可以經由公權力而得到改善,甚至有復原的希望;然而喪葬不同,一旦形成墓園,就很難移動,長此以往,地區的資源不但快速流失,甚至有一天會出現活人和死人爭地的窘境,這不是危言聳聽。 南竿民眾往生後要在什麼地方安葬?曾有媒體和網友建議,不妨將軍人公墓擴建,作為民眾公墓之用,這個點子也有研究的必要。不論如何,在南竿第一公墓接近飽和的情況下,政府必須作出規劃,另覓民眾安葬位置,這是鄉親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