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法改造有必要、漁工引進重管理

  • 2003-07-09
 在地區漁業面臨衰退之際,任何有助於振興漁業的措施,都受到重視與歡迎,而大陸的漁業十分發達,他們有許多在技術上的突破和網具的創新,值得我們借鏡。東引鄉親建議將黃岐的漁法引進到地區,縣長陳雪生表示支持,並允諾協助辦理。不過,在漁法改造過程中,必然需要大陸漁民前來指導,中央對大陸漁工規範甚嚴;再者地區島礁列為野鳥保護區,不容受到破壞,因此,未來對於大陸漁工應該加強管理。我們期待漁業改造,以振興漁村經濟,也要維護生態環境,使鳥兒擁有自由翱翔的空間。 近年來,地區漁業不景氣,其中主客觀因素很多,最主要的乃在漁產量的減少,因為收穫量有限,沒有年輕人加入這項傳統行業,漁村每況愈下,久而久之就失去活力了。為何打不到魚?這個問題在漁村不斷被提及,我們以為,除了漁場被破壞之外,漁具也是關鍵。儘管我國的科技很發達,可是在漁具改善方面卻少有表現,絕大多數漁具,依然承襲早年傳統,沒有重大的突破。反觀大陸,因為打魚人口眾多,捕魚方法也不斷在研究和改變,以地區漁民常用的「定置網」而言,我們是固定的,大陸則可以移動。因為移動使捕捉的範圍擴大,而且可以防止漁網被偷竊,現在鄉親希望引進的漁法,就是這種新式的定置網。 捕漁是地區祖傳產業,也是過去鄉親賴以為生的行業,現在社會開放進步,固然對漁業造成衝擊,地方對這項產業的需求也沒有早年那麼強烈,可是,魚類仍然是人類最大的食品,且需求量愈來愈多。現今地區市場供銷的高級魚類,多數來自大陸,如果我們的漁業能夠振興起來,即使是僅供內銷(地區軍民所需),也頗為可觀。漁業是馬祖產業的根,不論其他行業如何景氣,漁業都不能放棄。事實上,今天放眼全世界,再進步的國家,也要維持漁業於下墜,馬祖四面環海,海洋是最大的資產,我們應該善加運用,而漁業則是重點。 整體而言,以兩岸現存的小三通以及雙方良好的互動關係,要求中共當局支援漁法改造,應該阻力不大;至於我們的中央,基於振興國內漁業,大致也不成問題。現在比較棘手的是,大陸漁工一旦前來,他們如何管理。陳縣長已經提醒漁業界,地區屬於野生動物保護區,許多無人島上都有燕鷗棲息,千萬不要讓漁工上岸採貝類,以免破壞生態環境。我們聘雇大陸技術漁民是為了改造漁業,當然不能從事其他方面工作,待這項任務完成之後,他們就必然離境,這是一種契約,也是一種法律規範。 在地區漁業陷入長期不振的時候,東引鄉親能夠提出漁法改造計畫,凸顯他們的用心和企圖,相信也是地區所有漁民所熱衷的,如果改造計畫成功,將為漁村帶來新的機會。為此,這項改造工程,應該積極推動,並且克服一切難題,以振興漁村經濟,這是全民共同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