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年紀的人,通常看得開,比較注重精神方面的慰藉,因此有關老人的福利和活動,物質條件固然不可缺,精神領域更重要。「爸爸節」即將到來,各鄉分別舉辦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多數以聚餐方式進行,是否恰當乃見仁見智。不過,如果能夠利用這個節日,辦理健行和參觀鄉村建設活動,甚至於跨島舉行,讓老年人感受這塊土地的變化和成長,更有意義,必然得到更好的回響,值得政府相關部門重視和參考。 再者,同樣是一次聚餐,發一張請帖並當面邀請,是對老人的尊重,如果要老人先到村公所登記,以取得會餐資格,充其量給個飯吃,老人的感受兩極化。馬祖很小,老人也不多,且多和地方公務員有親屬關係,不論是聚餐或其他活動,承辦單位多用點心,或者勤於走動,是責任也是禮貌,會有更好的效果,重要的是,用心設計出來的活動,可以讓老人很有尊嚴。其實,地區老人生活都過得很不錯,不愁吃、不愁穿,缺少的是出遠門,也很少和親友會面機會,為此,政府利用節慶,巧思安排,來一個全島之旅,讓爸爸們走出戶外,瞭解家鄉建設,和親友相聚,既健康又不會因為大吃一餐而傷胃。 隨著社會進步,人們壽命增長,老人愈來愈多,馬祖也不例外,大體來說,地區的老人是比較幸福的,這要分多方面來看。 其一,環境對老年人有利。地區因為長期實施軍事管制,導致經濟落後,卻使原始山川風貌得以適度維護,加上軍民數十年來造林、美化成果,使島上擁有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再者,近年來政府積極於各種景點的開發,這些設施固然是基於觀光業發展需要,卻也是老人重要的休閒活動場所,特別是地區空氣清新,沒有重大汙染源,乃人間一塊淨土,最適合老人居住。 其二,生活十分安適。由於地區仍然存在農業社會形態,對於倫理適度尊重,因此,老人多數能夠和子孫在一起,安享含飴弄孫樂趣,相較於台灣老人被子女拋棄,甚至流落街頭,形成強烈的對比,這是社會的光明面,也是馬祖最為人稱道的地方,應該好好維持,並發揚光大。 其三,社會福利優厚。中央和地方政府從各種角度,提供老人福利,不同於其他縣市老人的是,馬祖老人生活上有多種選擇,如果不想在家和子女生活,可以去大同之家,現在有一項和老人福利息息相關的建設正在推動,未來的「福利園區」內部設施非常齊全,均為老人所設計,可以讓老人安養天年,這種官方的安養場所,在台灣要有「來頭」的人才能進駐。 以上所舉各項設施和福利,不論是有形或無形的,對老人而言固然是需要的,卻不是重要的,因為老人需要精神慰藉,特別是關懷與尊重,所以政府相關部門辦理活動時,應該儘量迎合老人的需求,讓老人活的更有尊嚴。
對老人而言,精神重於物質
- 2003-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