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需要付出慘痛的代價

  • 2003-09-15
 社會開放提供不同的理財或生財管道,也製造很多創業和就業機會,成敗常在人們一念之間,但是,不論採取何種方式,能夠循正常管道對事,即使有什麼閃失,也可全身而退,切忌「貪」字。地區年來發生多起財物被欺詐和走私毒品被查獲案件,即緣由於鄉親的貪念,事件發生之後,當事人得付出慘痛的代價,小則金錢損失身心受創、重則受到法律制裁,這些事件導致個人、家庭甚至社會傷害,鄉親應該引以為鑑。 台灣媒體常常報導的社會詐財新聞,近來竟然也頻頻在本報出現,有關電話或簡訊詐財事件,地區已經屢見不鮮,而且遍布全縣四鄉五島,民眾被騙之後還不好意思說出,誠為「啞巴吃黃蓮,有苦難言」。其實,地方早在十多年之前,就有財物吃虧上當的情事,不同的現在詐欺手法翻新,有關這類新聞很多,政府和專家也經常提出呼籲,有些鄉親就是不信邪,他們在詐騙集團花言巧語下「捲土重來」依然血本無歸,令人感到不可思議。我們認為,社會現象是因人而起,相對的,一些人具有貪念之心,詐騙集團才有存在的空間,這是社會的黑暗面,也是治安的隱憂。 不過相較於走私毒品,詐欺被騙顯然是小事了。兩岸小三通之後,地區發生多起走私毒品案件,甚至有鄉親被大陸查獲,就地伏法,這種血一般的教訓,對某些人而言竟然無動於衷。前幾天又有陳姓民眾攜帶毒品從地區出境,於松山機場入境時,被等候的檢警人員查獲,當場收押。這則消息在媒體披露之後,引起地方各界廣泛的關切與討論,走私固然是個人行為,然而地方民間互動密切,鄉親之間不是親戚就是好友,大家看到親人涉足毒品交易,既遺憾又痛心,但卻又何奈? 政府基於發展外島經濟,推動兩岸小三通政策,實施兩年多以來,由於兩岸高層均在意識型態上動腦筋,且各有堅持,所以小三通乏善可陳,引起民意的反彈,然而,因為有了小三通,卻在治安方面頻頻出狀況,像是大陸人民偷渡上岸、違禁品走私進口等等,這正印證「未蒙其利,先受其害」的現況。當然,我們也不能因為這些不法事件,而抹煞了小三通所有功能,至少現在兩岸已經航行固定客輪,鄉親也可以隨心所欲的往來大陸,更重要的是,兩岸互動大門已經打開,未來的發展空間是無限的,隨著大環境改變,說不定會有一些突破,政府的作為是關鍵。 馬祖是個小地方,有史以來,鄉親過著極為平靜的生活,也因為民眾自我克制,使社會保持良好的風氣,近年來大環境改變,使社會受到某種程度的衝擊,但是整體而言,依然是正面的,這是地區最大的資產,鄉親足以為傲,今天我們致力產業發展,追求財富是正常的,然而一切都要照正當手法,特別不能過於貪心,那會害了自己,且傷害家庭和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