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巡緝私具風險,技巧裝備不可缺

  • 2003-09-16
 海巡隊前天下午於執行海上勤務時,一名隊員遭到大陸漁民強行挾持駛往福建梅花港,政府循各種管道營救,已獲得釋放。我們從這個事件中警覺到大陸漁民的強悍,也瞭解到海巡執勤的風險,特別是技巧和裝備不足,為此,我們期待中央重視問題的癥結所在,積極於海巡隊各項裝備的改善。唯有絕對的優勢,才能在海上建功,否則類似事件還會繼續發生。 海巡隊進駐馬祖以來,已經是第二次發生這種狀況了,早在六年前也有一名隊員被挾持,其場景似乎是相同的,同樣是面對來自梅花的鐵殼船。很顯然,當地漁民是有備而來,而且凸顯其強悍的性格。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今天我們對大陸漁船的設施和人員配備無從瞭解,容易吃虧上當。其實,海上緝私任務原本就是講求實力,那個不法者會乖乖就範?我方如果沒有絕對的優勢,必然遭到反抗甚至人員被挾持。 海巡署為了加強地區海上查緝工作,近年來的確投入不少心力,海巡艦艇不斷增加;可是,以地區海域之廣闊,幾艘艇常常顧此失彼,像是莒光海域,因為沒有海巡隊進駐,形成真空狀態,而在艦艇中大小和設施均不同,有些船隻性能不佳,稍有大浪就派不上用場,為此,地方民意十分不滿,屢屢向中央反映,現在海巡隊決定在九月底進駐莒光,如果設施不加強,其執行能力依然令人質疑。 在面對大陸諸多的船隻活動,海巡隊在海上查緝任務,就形同在作戰,但是他們的裝備又不如國軍部隊。早年在兩岸軍事對峙,我們的國軍裝備如果趨於弱勢,中共早就乘虛而入了,金門八二三戰爭就是兩岸實力的總檢驗。今天由海巡隊執行海上緝私工作,政府沒有提供足夠的人員和裝備,卻交付重大的任務,對全體隊員而言,豈止是壓力,更關係到性命的安危。經過先後兩次的挾持事件之後,中央方面應該有所體認,更要認真討論馬祖海上巡查實力。 有了好的裝備和訓練有素的官兵,才能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今天在地區執行海上勤務的海巡隊員,或許已經具備專業知識,但在經驗上卻不一定充足,特別是面對大陸大型鐵殼船,這種船的人員、速度和噸位都超過海巡艦艇,在「敵強我弱」情況下,雙方接觸便見出高低,然而如果不執行任務,又違背職責,海巡處在兩難之間,這些問題不設法解決,可以預見的是,海上狀況必然層出不窮,嚴重的是,我方可能居於下風。 儘管海巡隊在馬祖的執勤能力,受到一些質疑,但是整體而言,近年來大陸漁船在我方海域不法活動已經收歛,則是鐵的事實。我們對於隊員的辛勞給予鼓勵。任何問題都有改善和解決的方法,今天海上出狀況,是因何而起?相關單位必須深入瞭解,坦誠面對,以避免事件再度發生,並增強海上緝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