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拍鑼食酒在津沙」為主題的南竿津沙社區活動,昨天熱鬧登場,有許多遠在台灣的遊子也回來,共同見證家鄉的變化與成長,這是津沙沒落後少有的歡樂景象,也凸顯津沙人熱情和愛鄉的情懷,不過再生動的活動,也只是一時的,今後的發展與進步才是永恆的。「讓我們攜手共創津沙村的未來」是社區協會對鄉親的期許,更是這個原本南竿第二大村莊恢復往日盛況的必要作為,我們在祝福中,探索津沙的過去,看到津沙的現在,期待津沙的未來 。 過去,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李開炳說,過去津沙村人口一千多人,是南竿鄉第二大村,六十年代前後漁業不景氣,村民生活無著落,而在當時的台灣,勞力密集產業又很發達,提供就業機會,深具吸引力,形成一股搬遷風潮,也導致津沙村「人去樓空」的沒落景象,撫今追昔不勝感慨。的確,津沙人因為靠海為生,大家都很「海派」,不但勤於工作,其凝聚力量十分強大,同時,津沙村也具有人文特質,在當地不乏琴棋書畫人才,這是津沙興盛且受到尊重的主要原因,然而,這些可貴的資源,都隨著鄉親遷居台灣或外地而逐漸流失。 現在,地方自治後社會開放,提供許許多多發展機會,其中商業表現尤其出色,不少過去默默無聞的村莊,因為商業發達而改變風貌,可是也有一些村落受限於地理環境等因素,沒有趕上時代列車,遠遠被拋棄在後,津沙就是其中之一。不過,津沙在社區發展協會成立之後,有了重大的改善,首先完成村內環境美化,運用政府的資源和鄉親的智慧,使津沙的環境全面改觀,進而推動閩東建築整建工程,賦予破舊老房子新生命,最重要的是村民的共識和努力,所謂合作力量大,以津沙人那種不服輸的個性,必然能夠創造另一番事業。 未來,津沙村以往能夠居住一千多人,其產業來自何處?民眾又如何生存?當然有其條件,這些條件現在依然保留,像是居住空間、生活環境以及取之不盡的海洋資源,未來努力的方向也在此。房屋經過整建之後,自己不住也可以出租或用來做為民宿經營,是經濟的來源,只要有錢賺,就不愁沒有出路;至於生活環境,最近以來經由社區發展協會的努力,已經改頭換面,甚至有人認為設施太現代化,與聚落不太搭配,不論如何,津沙環境是美化了,鄉親生活品質自然提升;其次,津沙澳口黃金般的沙灘依然保存完整,即使傳統漁業無法恢復早年的榮景,也可以休閒娛樂漁業替代,可望創造更好的產值,這些都是未來的希望。 「它的金色沙灘及海岸浪花依舊…….遠方的津沙人,津沙村一直在等待,期盼有機會你能放下忙碌,再度回到它的懷抱中……」,這是社區發展協會的描述和期望,更是津沙村邁向成長的必要作為,因為,一個村莊發展 ,最大的動力,來自鄉親的覺醒和參與,南竿牛角和北竿芹壁的成長,就是明顯的例子,以津沙人的性情,當然有所理解與表現。
津沙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 2003-09-21